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以汉语为桥 促文化交流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4-11-07 10:14:22

字号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近日,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在福建平潭圆满落幕。这场以汉语为媒介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世界各地中文学习者的风采,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相互理解。

王莉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近日,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在福建平潭圆满落幕。这场以汉语为媒介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世界各地中文学习者的风采,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相互理解。

同台竞技展现汉语实力

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文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据统计,该系列赛事已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每年吸引全球上亿人次的观众关注,被誉为全球中文的“奥林匹克”。

今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首次落地福建,以“天下一家”为主题,贯穿“福满天下”特色主线,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这场“福气之旅”中,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经历,因汉语这个共同的语言载体而会聚一堂。比赛中,他们通过答题演讲、情景对话、才艺展示等形式,用流利的汉语分享各自的故事,传递文化的温暖。他们还在与他人的比拼和交流中,不断学习如何用汉语表达自我、理解他人,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来自巴西的施茉莉现身今年的总决赛,以演唱《送别》的形式为选手出题。她是第十三届“汉语桥”总冠军,还曾受央视邀请担任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中文解说。十年间,她往返于巴西和中国两地,化身文化交流的使者,展现海外中文学习者的热爱与追求。

来自俄罗斯的大卫不仅通过“汉语桥”展现语言才华,还积极参与中国的综艺节目录制和文化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汉语热”背后的文化交流热潮。他经常在社交账号上分享学习心得和留学生活经验,畅聊自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包容理解和深刻洞察。

曾参加过“汉语桥”的安柏然是一位新西兰媒体人,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目前在《上海日报》担任视频编导和专栏作者。他开创的“外媒看中国”栏目,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沉浸式体验感受文化魅力

本届“汉语桥”为选手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在北京,选手漫步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感受千年皇城的庄严与神秘;参观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了解汉语教育的全球布局与影响;登长城远眺群山,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畅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鸟巢”“水立方”前见证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在福建,选手到武夷山体验茶香四溢,到宁德欣赏古村遗韵,在泉州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在福州品味闽南文化的历史韵味。

一路走来,选手提升了中文水平,交到了新朋友,在中华大地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用汉语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中国历史文化的大门,与古老的文明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汉语桥”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中国也得以向世界展示其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只有跨越语言的障碍,搭建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影视产业观察”栏目主编彭侃说,近年来,外国青年学习中文的热情持续高涨,“汉语桥”为外国友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对话沟通搭建桥梁。外国选手不仅中文流利,还对中国古典诗词、现代文学、中国戏曲、民族舞蹈等有自身的见解。本届“汉语桥”选手在整个赛程中的身影,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