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日报
2024-03-08 15:33:34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强国的一体两翼。其中,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但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数字化短板已严重阻碍文化企业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
得益于数字技术,人们通过短视频看到的风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理,一些还在沉睡的文化资产,也有可能被数字技术唤醒。
在具体操作中,依靠数字化唤醒文化资产,不仅要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还要相应培育能将指标转换为交易系统的平台。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大数据。调研发现,建设集产业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支持、市场化服务于一体,且涵盖投融资对接、企业资源共享、智能信息匹配、交易功能及衍生服务等的线上线下“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可能会成为数字时代文化金融服务的基础模式。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已开始相关探索,由政府全资成立了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文创板”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平台已注册金融服务机构超1000家,文化企业超2万家,上线金融产品180余种,并建立了上市企业储备库,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超过数十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字金融数据库。
北京的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着力推进各地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企业融资数据库和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数据互联共享,有助于推动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文化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为文化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机遇。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扩容为例,北交所主要面向“专精特新”、现代服务业等,与文化企业高度契合。新三板目前共有挂牌企业6200余家,北京文化企业超过130家,为下一步在北交所上市做了充分储备。
利用好现有的资本市场,各有关部门应持续出台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的相关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发现优质企业,联合交易所、券商跟进辅导培育,助力文化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除了服务平台、资本市场等“设施”,在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丁笆奈濉蔽幕捣⒄构婊芬呀幕鹑谧魑瞬排嘌氐懔煊?。建议出台支持文化金融人才的相关政策,同时通过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培养一支深刻理解文化产业、熟知数字技术、富有文化金融服务经验的专业化人才梯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持。(舒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