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3-12-27 16:06:30
文化资源普查是传承文化薪火、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吨谢嗣窆埠凸窬煤蜕缁岱⒄沟谑母鑫迥旯婊?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任务。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成立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实施方案》,连续印发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年度工作要点,接续推动各项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取得瞩目成果。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11个文化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文物、古籍、戏曲剧种等各项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成果,总结梳理了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涵盖了编撰出版、数据服务、宣教活动、政策引导等多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模式,为促进文化资源普查成果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摸清资源家底
夯实传统文化?;ご凶试椿?/strong>
在此次公布的11个典型案例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以普查推动戏曲剧种?;ご小?、国家图书馆“深化古籍普查传承文化薪火讲好中国故事”“开展革命文献民国时期文献普查促进成果共建共享”以及辽宁、浙江、广西、江苏等地方古籍普查工作的案例,摸清了我国戏曲和古籍方面的家底,为戏曲文化和古籍?;だ玫於思崾祷?。
具体成果上,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摸清了各地戏曲剧种、演出团体、演出剧目等相关情况,统计分析了戏曲剧种的数量、演出团体分布现状等,收集了数据资料及相关文字、图片等。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存348个剧种,参加普查的戏曲演出团体共有1.2万个。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平台共收入表格11万份、图片4.7万张。
在古籍普查方面,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规划指导下,各省级古籍?;ぶ行?、古籍收藏单位具体实施、通力合作,共著录登记汉文古籍270余万部和藏文古籍1.8万函,2861家单位参与并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单位总数的96%以上。这其中不仅有各地公共图书馆,还有博物馆、教育院校等古籍收藏单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45家收藏单位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计137种215册,收录147万余条款目。
推动成果汇集展示
在传承中促进资源转化利用
为全面宣传展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深入推动普查成果开放共享,典型案例中收录了各单位在普查成果整理汇集、展示共享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的成果和先进经验。
例如,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已汇编成册,编纂出版了《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上中下3册,全面呈现了我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戏曲剧种发展现状,系统介绍各地方戏曲剧种渊源、声腔、流行区域、发展现状等及相关演出团体的艺术生产状况,涵盖各省份戏曲人才、戏曲教育、戏曲创作与研究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在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基础上,对227个无国办团体或仅有1个国办团体的剧种进行保护性扶持,“十四五”期间每年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135亿元,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濒临失传的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激活戏曲演出市场、助力改善剧种演出困境,同时提升从业人员自信、培育戏曲文化受众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在“推动文物普查成果编撰出版促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这一案例中,陕西省文物局编辑出版《文物陕西》,与《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陕西博物馆丛书》《考古陕西丛书》,共同构成了多方位、全景式反映陕西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文化遗产?;な乱党删偷南盗写允?为读者提供了解陕西文物、文化及中华文明的高效媒介,标志着陕西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举办专题展览让普查文物更好惠及群众”这一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资源普查成果丰富馆藏、提高藏品质量”。广东省文物局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总结与展示,举办“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等地展出,并依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平台在21家博物馆巡展,让文化资源普查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整合梳理普查信息
创新打造优质数据资源平台
当前,各项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了数据梳理、日常更新、成果转化的新阶段。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还有一些文化资源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已成为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实践。
在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筑牢文化资源普查数据汇聚整合平台基础”案例中,依托部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逐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统筹建立准确权威、共享开放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库,分期分批面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截至目前,公共数据库(一期)已实现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系统”“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信息平台”“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础数据库”“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系统”4个普查系统的技术对接,整理汇入各类普查数据27万余条。公共数据库(二期)展示服务平台也已上线。
国家古籍?;ぶ行慕ㄉ枇恕肮艺涔蠊偶际菘狻?对古籍普查资源进行了有效转换。名录库发布内容全面,在公布古籍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存缺卷、收藏单位等信息基础上,增加了索书号、册1件、文献类型、文种等信息。如果入选古籍在互联网上已发布全文影像,名录库还将附上“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全文影像链接,以便用户访问阅读。
“构建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学术资源数字平台”案例详细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建设“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的过程。该平台是面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公益性音频资源数字平台,上线一年多来,访问量已逾10万。此外该案例还讲述了传统音乐记录人兢兢业业扎根一线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提升文化资源普查社会影响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