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
2023-11-23 19:06:58
作者:齐晓燕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记录时代变迁和世界万象,反映不断变化的中国和世界
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启动仪式举行,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将陆续发布。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记录时代变迁和世界万象,反映不断变化的中国和世界。语言文字的年度盘点备受关注,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词新语”,正确使用变化着的语言文字。
因社会需要而生,随社会发展而变。一些融合了汉字、拼音、数字、字母等的“新词新语”时有出现,“旧字新说”也偶有发生,这些都是对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丰富语言文字文化和推动语言交流有一定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与使用。
当下,部分任意拼接语言文字的行为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总体来看,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大致可分为4类,并反映在“形、音、义、述”4个方面。脱离字理、强拆字形的“文字新解”,不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过度拼音化的“语音思维”,不利于汉字表意特征的维持;脱离基本意义的“新义”常有出现,不利于高效顺畅的人际交流;过度依赖表情包和网络热词,不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言风格的塑造。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有言:“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比绾问褂糜镅晕淖植唤鼋鍪歉鋈说男形?,更关乎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的认同。从仓颉造字到甲金篆隶楷,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凝聚了先人的无数心血。我们应保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强化对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引导,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构建更加和谐有序的语言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我们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多层级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推广宣传、咨询服务等工作,提升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相信通过努力,我国语言文字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能更好满足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需求,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坚定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