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

  来源: 光明日报

2023-10-19 10:04:50

字号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暮色四合,唱曲声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香雪海园传出。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的师生们正在排练昆曲《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三出折子戏——《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暮色四合,唱曲声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香雪海园传出。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的师生们正在排练昆曲《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三出折子戏——《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

继9月27日晚校园首场实景昆曲成功演出后,曲社成员们备受鼓舞,晚间相约在香雪海园练曲,为接下来的系列演出做准备。

南大将昆曲艺术引进校园,用声情并茂的演绎展现昆曲的魅力。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独特舞台

香雪海园位于南大仙林校区苏州楼旁,由校友捐建,把苏州古典园林文化精髓和“香雪海”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9月27日,南大首场实景昆曲演出在香雪海园拉开帷幕。学校特别邀请了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代表,青年齐聚一堂、共享团圆。

月色朦胧,光影点点,虫鸣阵阵,演员们从对岸的廊桥向舞台中央缓缓移动。伴随着一袭桂花香,隔着一池清泓,同学们沉浸在剧中角色塑造的时空场,一步一景,妙不可言。

“因为来得早,我站在了最佳观演区,演员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有一种特别强的代入感?!蹦洗蠹扑慊蒲в爰际跸当究粕浊逶?,“我从小就很喜爱戏曲,小时候跟着爷爷学唱秦腔。看到传统曲艺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传唱,我很高兴。”

苏式园林和昆曲艺术天然适配。园林本身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南大中文系的戏曲专业也有百年历史,二者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弥久传习

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是国内高校昆曲社中历史最悠久的曲社之一。其唱曲传统,可追溯至1922年,国文系主任陈中凡聘请曲学大师吴梅到校任教。

吴梅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而且还带弟子们外出游赏唱曲自乐。20世纪30年代,吴梅曾邀在南京求学的顾传玠每周为学生拍曲教唱。1957年,陈中凡招收吴新雷为副博士研究生,聘请曲师专为其拍曲。同年3月,陈中凡倡议设立南京大学昆曲社,恢复吴梅于二三十年代在学校传唱昆曲的传统。

1979年始,南大中文系以全年开设昆曲课的形式,恢复唱曲活动。数十年来,钱南扬、吴白匋、吴新雷、俞为民等教授指导的戏曲史研究生以昆曲为必修课。

百年来,曲社薪火相传。2006年,南大文学院教授解玉峰将曲社定名为“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社员除日常昆曲课的学习外,亦有专门的曲聚来切磋唱曲。继朱继云后,目前由文学院副教授许莉莉在校任教研究生课程,同时在全??柰ㄊ犊未ダデ幕?。

“我们曲社的成员众多,既有在校教师,也有在校学生?!毙砝蚶蛱钙鹎绯稍惫钩汕榭霰硎荆骸袄鲜γ抢醋院眉父鲈合?,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在社里习曲,毕业后留校任教,学习年头长,功夫下得深,完全可以教学生。也有很多人毕业后?;厍绮渭踊疃!?/p>

亲近大师

今年5月,南大联合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举办了“南京大学121周年校庆昆曲周”系列活动。昆曲周由“大师讲座”“户外昆曲专场”“经典折子戏导赏”三部分组成。

活动期间,南大艺术学院邀请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林为林进行了“昆曲之美”艺术讲座。林为林从昆曲的文学性、音乐性、程式性、虚拟性等四个维度,围绕“表演与理论”“表演与角色”“戏曲与戏曲改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由南大艺术学院、新生学院、高研院南大-伯大-凤凰莎士比亚(中国)中心共同主办的昆曲周首场演出成功举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南京大学昆曲研究中心副主任施夏明表演了经典剧目《占花魁·湖楼》和《玉簪记·偷诗》。

昆曲传承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更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传承。南京大学作为全国高校研究、传承昆曲艺术的重要力量之一,未来将继续开展昆曲传承工作,力争使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