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为煤矿智能化培养高质量人才

  来源: 光明日报

2023-08-14 20:10:00

字号
智能化升级是国家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路径?!澳壳埃呀ǔ芍悄芑擅汗ぷ髅?043个、掘进工作面1277处,智能化岗位需求旺盛,催生了煤矿智能化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智能采矿工程系主任袁永教授介绍。

近日,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成功。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表示:“这标志着我们国家智慧矿山领域‘空天地模式’正式启动,通过该卫星监测、测量、传输矿山多种类型数据,为学校开展相关前沿科学研究和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重量级平台?!?/p>

智能化升级是国家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路径?!澳壳?,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43个、掘进工作面1277处,智能化岗位需求旺盛,催生了煤矿智能化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智能采矿工程系主任袁永教授介绍。

面对行业新生需求,中国矿业大学主动作为,是国内最早进行智能采矿方向本科生培养的高校。2022年,学校智能采矿专业正式获批。

“专业建设非一日之功。从2016年在新的采矿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智能开采课组’,到2017年‘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设立智能采矿新专业方向,再到2018年创办全国第一个智能采矿特色班,发布国内首个关于高校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共识……在专业获批之前,我们已经探索了五年多?!敝泄笠荡笱Ц毙3?、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张吉雄介绍,“我们依托一流学科,形成了‘使命教育引领、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教学团队打破专业壁垒、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校企协同、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教学相互结合’的智能采矿人才培养模式?!?/p>

2022年该??笠倒こ萄Э圃俅稳胙」摇八涣鳌苯ㄉ柩Э?。“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汇聚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项目、一流的实验平台、一流的企业合作伙伴,这些都为建设领先的智能采矿专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痹澜樯堋D壳?,该校依托矿业工程学科,建有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矿山地震监测工程实验室、采矿工程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和江苏省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智能采矿领域相关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培养学生,把专业使命和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敝泄笠荡笱Э笠倒こ萄г旱澄榧倾商嗡?。该学院立足行业特色,打造“红心铸魂、乌金筑梦”思政工作品牌,开展“学煤爱煤、扎根基层”的思政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心怀祖国、立志到煤??笊浇üα⒁?。

2021年,智能采矿班本科毕业生李彦琪选择了到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公司工作?!懊嚎罂煞⒄沟浇裉?,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有保障,离不开矿大采矿专业一代代毕业生到矿井一线奉献青春。我要接过学长、前辈们的接力棒,用我所学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p>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巩思园副教授介绍,智能采矿专业与采矿工程专业的采矿、地质、机电、测绘等核心课程融合,开设了智能采矿、矿山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矿山开采智能感知与决策、大数据可视化、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新能源材料概论、智能采矿课程设计、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山智能装备实践等特色课程,并建立课程完全负责人制和课组制,形成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强化校企协同培养?!坝上冉际踝涑芍短逑?,沉淀的过程可能花费5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通过加强校企联动,加快这个转化过程。”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工程系副教授张强介绍。学院联合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计,大力建设满足智能采矿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实习基地群,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今年4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五金”工程之金牌实习基地在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智能采矿专业实践实习基地群数量达到31个。

实行“贯穿式本科导师制”。智能采矿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每人都有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导师会完整参与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科技创新、实践实习、能力培养等各环节。智能采矿2019级本科生李勇已经保送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他说:“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在老师和博士、硕士学长的指导带领下进行学习和科研,让我受益良多?!本萁樯?,一支由该??笠倒こ萄г翰┦可⑺妒可椭悄懿煽笞ㄒ涤判惚究粕魈宓目萍纪哦?,围绕地下工程动力灾害频发、缺乏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装备的行业痛点,自主研发了动力灾害微震监测系统及平台,目前已应用于国内100余座动力灾害矿井及川藏铁路建设。

随着6月份第三届智能采矿班38名同学毕业,该校已经培养了270多名智能采矿专业人才?!白魑苯袢ㄒ灰钥笠得奶厣拭鞲咚酱笱В0盐招幸捣⒄剐虑魇?,始终与行业同频共振?!敝泄笠荡笱У澄榧橇醪ū硎?,学校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发挥学科特色优势,高质量建设智能采矿、应急管理等新专业,培养更多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