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 11:27:09
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很多人不以为然,理解不了其中的妙意。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审美的时代性,如果脱离了审美的时代性,其审美的艺术价值将无从谈起。
我们60后的人,曾经经历过“戴军帽、穿军装”就是大帅哥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出现了一种特有的“抢劫”现象:“抢军帽”,哪个人头上戴个军帽,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会被人抢跑,追都追不上。这样的故事讲给90后00后的年轻人听,简直是天方夜谭。到80年代初,刚改革开放那几年,又兴起了“穿喇叭裤”,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提着双卡收放机”走在街上,那是一种潇洒。60后的人想起这样的场景,都会会心的一笑,特殊的年代造就了那个时代扭曲的审美价值观。如果是现在,再去“抢军帽”、“穿喇叭裤、提收录机”,不是神经病就是二百五。
黄永玉先生在1960年2月30号,给中央美院的学生上课时谈到:“有人说,凡是木刻就是黑白刻印,不对,木刻是有其时代特征的,珂罗惠支时代,因时代阴郁而画面沉重,黑色较多是对的,现在则不一定了,时代不同了,需要明朗和鲜艳?!?/p>
这就是黄永玉先生艺术的时代观。
如果现代人画的和古人一模一样,只取其形,不可能有其魂,也不可能有这个时代的时代性。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定位,因此,传统文化的灵魂,应是这个时代艺术时代性的重要特征。
哲理中国画的创作,正是切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将文化自信的故事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了转化,使艺术展示出了另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个艺术家,跟随时代步伐,为时代贡献艺术的力量,当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