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3-06-21 10:37:38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此时,草木葳蕤,万物繁茂,伴随着似火的骄阳,树上的知了鸣叫不停,日渐攀升的气温宣告着盛夏的来临。
白昼渐短盛夏悠长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对匣帷吩?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贝耸钡耐蛭?生长繁盛到达一个极点?!躲∽裣芏瘸尽酚性?“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惫湃巳衔闹烈馕堆艏?阴气始生。鹿角朝前生,属阳,所以逐渐脱落;蝉在感受到阴气的生发后,开始鼓翼而鸣,尽情高歌;喜阴的药草半夏也开始出苗生长。
炎炎夏日,蝉鸣阵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也钟爱夏天,静享这悠悠盛夏好时光?!昂煞缢拖闫?竹露滴清响”,夏风习习,荷叶田田,孟浩然写下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樊珣感叹夏季的鲜活,记录下夏景的别致;“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回想起夏至的筵席上粽叶飘香,还有炙烤的脆鹅鲜美无比。
四方食事消暑纳凉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是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的共同习俗。此时,新麦登场,食面有着尝新的意味,还提醒大家,夏至后白天将越来越短,每天做针线活时用的线也会越来越少。
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北京人习惯在夏至日吃上一碗冷淘面,即“过水面”。人们将下锅煮熟的面条过一下凉水,食用时再加上各种配菜和调味料,正所谓“一碗面下肚,暑气消大半”。
在广东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贝耸闭道笾ι鲜兄?一口咬下去可谓是鲜甜多汁。梁代高僧竺法真曾在《登罗浮山疏》里提到,“荔枝以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甘酸宜人。其细核者,谓之焦核,荔枝之最珍也”。
烈日炎炎,还可吃西瓜、苦瓜、苦菊等清热消暑之食,达到除燥祛湿、增进食欲的作用,获得夏日中的一抹清凉。
尽情享受盛夏的勃勃生机与美好时光,向阳而立,满怀热枕,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