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3-31 16:24:09
在上海愚园路镇宁路街角,伫立着一幢海派风格的小洋房。沿着狭窄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一间小小咖啡馆映入眼帘。
“一杯清咖,再来一客小笼?!笨Х扰湫×?,乍一看十分混搭,却是客人们的心头好。记者31日在富麦咖啡店内看到,许多人桌上都摆着这么一套组合。“小笼配咖啡,别有风味?!蓖趵舷壬纫豢诳Х?,眯着眼说道。
上海人对咖啡的爱简直刻在了骨子里。有数据显示,上海已超越纽约成为全世界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团队公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馆、茶馆总数排名第一。2020年初至今,疫情冲击下,上海的咖啡馆韧性不减,总数逆势增长。
咖啡虽是舶来品,却也是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似乎都能在此邂逅属于自己的那杯咖啡。
比如“咖啡配小笼”的混搭就出自沪上老牌点心店富春小笼。店主曾对媒体表示,因为自己喜欢这个组合,索性在点心店旁开了家咖啡店。这一“海派下午茶”的组合大受“银发族”的欢迎,许多上了年纪的客人纷至沓来。
菜市场里也有咖啡店。记者当日在铜仁路菜市场看到,一家咖啡店和卖鸡蛋饼的早餐店“比邻而居”。不少人拎着蛋饼,手捧咖啡,肩上的袋子里还装着刚买的蔬菜。
相隔不远的南阳路上,居民楼内开着一间2平方米的咖啡店,店内仅能容纳各种器具和咖啡师一人,可谓“螺蛳壳里做咖啡”。只见一位顾客将三个保温杯,从窗口递了进去。“我就住在楼上,每天都来打咖啡的?!闭馕怀滦展丝透嫠?a >中新社记者,用保温杯装咖啡不容易冷,自带杯子还有优惠,“老合算的”。
上海的咖啡文化由来已久。自20世纪初叶起,上海中心城区咖啡馆逐步增多,其中不少咖啡馆亦“留香”于中国近代史。例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位于虹口区的公啡咖啡馆一度成为包括鲁迅在内左翼作家们的聚会地点,为革命活动提供了掩护,被誉为“左联诞生的摇篮”。
改革开放后,“吃咖啡”的习惯又重新出现在上海人的生活中,各类咖啡馆在上海飞速增长。数据显示,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每平方公里就有57.9家咖啡馆。
这里是诸多咖啡品牌全球版图中的重要一站。上海是星巴克全球门店最多的城市,800多家门店遍布全城。更有多个国际咖啡品牌将中国首店选址于此。
这里也是本土独立咖啡店发展的沃土。根据美团发布的《上??Х认训赝肌?,占据上??Х裙葜髁鞯牟⒎谴笮土?,而是店面在10家以下的独立咖啡馆,有4239家,占比超过了六成。
“海派文化向以‘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著称,这一方面指上海文化滥觞于历史悠扬的江南文化;另一方面指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汇中,上海文化对复杂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理解、吸收与转化?!鄙虾I缁峥蒲г何难芯吭?、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曾如此作评:“这也是上??Х任幕哪诤怂凇游赐V构鄄焓澜纭⒔哟ナ澜缫约叭谌胧澜??!?完)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