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1-27 20:32:08
流沙倾泻、洞窟坍塌、壁画残损……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事业在艰难中开启。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敦煌研究院的壁画和土遗址?;ぷ咴诹斯是傲校喙乩砟罴际踝呦蛄巳喔鍪∏屑啊耙淮宦贰毖叵吖?。
不只是敦煌莫高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保工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开拓性进步。特别是化学材料、环境监测、三维扫描等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物?;ち煊?,不仅带来文保技术突破,还让文物“焕新生”“活起来”。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拉开科学?;さ男蚰?,文物?;げ牧系挠τ煤蜕抖允弑;すΣ豢擅?。
六十年前,云冈石窟主要进行“石窟危岩裂隙灌浆加固”和“残断落石归安粘接”的工作,采用丙烯酸树脂加固危岩,摸索适合文物?;さ男虏牧稀!熬嗄攴⒄梗诒;げ牧仙?,我们实现了从有机材料向无机材料的转变,并努力研究生物材料,对文物本体进行最小干预?!痹聘允哐芯吭焊痹撼ぢ涛乃担聘允叩奈榷ㄐ晕侍饣窘饩?,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状态有了极大改善。
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理念不断升级。敦煌莫高窟正在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ぁ弊洹6鼗脱芯吭罕;ぱ芯克す嗔纸樯?,莫高窟建立了包括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石窟崖体、游客数量等在内的实时监测系统,一旦洞窟内湿度等相关指标达到预警值,就会采取临时关闭窟门、调整参观线路等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和游客安全。
记者调研发现经过数十年爬坡过坎,我国文物?;すぷ髟诓簧倭煊蛞呀搿吧钏?,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总体上看,我国文物?;ざ嗍且越饩鍪导饰侍馕枷颍云浔澈蟮纳畈愦慰蒲Ю砺廴杂幸恍┎簧趺魑?,同时,在前沿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相结合方面也存在瓶颈。
郭青林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加强了基础研究,从生物、环境等多角度研究病害机理,初步了解了水、盐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作用机制,但深层次机理还没完全搞清楚。此外,在文物?;げ牧涎芯糠矫嫱嬖谇啡?。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ば薷囱芯渴夜ぷ魅嗽北硎荆奈锉;て赜τ?,文保人员更像是医生,而不是研究药物的,偏重于将已经成熟的技术“拿来用”。
一位在山西从事壁画修复?;さ墓ぷ魅嗽苯?,文保是一个相对小众和经济效益较低的领域,我国许多前沿科研成果并不是针对文物?;?,因此用新材料、新工艺前需要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和筛选改造,不是所有文保单位都有能力、有魄力去创新。例如在壁画修复领域,全国只有敦煌研究院等几家文保单位做相关创新实验,大多数文保单位都选用成熟的技术和材料。
业内专家建议,提升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人才培养和推动平台建设等。
以项目和示范工程为引导加强基础研究。在文物?;さ墓ひ铡⒉牧?、原理等重点领域设立科研项目或重点实验室,调动基础研究积极性。
此外,加强与高校合作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阶段进入文博单位实习,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学习,也让有一定经验的文博工作者再回到高校,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科技成果,带着新眼光重新分析、总结文物?;な导?。
三是多方聚力,引导前沿学科主动向文物?;た柯!W胰衔?,文物保护跨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需要多学科形成合力,而目前文物?;ぴ谖夜允粲诒咴笛Э?,更高层面可给予重视和支持吸引更多学科加入。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