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国网
2020-04-07 18:11:19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张娜
旅游业遭受重创,连带经济损失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给消费市场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鼓励居家、减少外出等管控措施直接导致了“春节黄金周”消费大幅降价。而高度依赖流动性的旅游业直接“停摆”,短期内损失极其严重,根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2月中旬的预测,春节旅游黄金周大概损失5550亿元,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而无症状感染者的隐患,使得各项人员流动限制性措施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异地旅游和过夜旅游暂时仍无法大规模展开,;以美国为首的境外国家疫情的大爆发,为防止境外输入性病例采取的边境政策,使得短期内的国际游客也将锐减。旅游业损失势必更加严重。
旅游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同时,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从业人员众多,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是其他行业需求和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润滑剂,因此,旅游业的兴衰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和社会稳定,产业地位十分重要。疫情导致原本高速增长的态势戛然而止,引发企业生存、员工就业、金融信贷、产业循环受到重大冲击,连带影响国内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
旅游消费券对短期恢复行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2月21日,针对疫情下如何促进消费的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于促进消费回补,不仅可以采取常规刺激手段,还可以尝试“消费券”等非常规手段。
“消费券”是刺激经济短期快速恢复的一种相对成熟的做法,发达国家已有多年实践并收到良好效果,我国也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2008年金融?;螅诠诰迷龀ぜ本绶呕旱男问葡?,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全国很多地方都发放了消费券,如“民生消费券”“旅游消费券”“文化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券”,其中旅游业消费券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作为首先发放旅游消费券的杭州市,杭州旅游委员会提供的证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31日,杭州旅游消费券的拉动效应已达到1:57.89。其他省市的统计数据以及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旅游消费券在刺激地区旅游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提升目的地知名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消费券是政府转移支付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对短期内快速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具有显著效果。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宣布向消费者发放各类消费券,总规模已经超过40亿元。最先发放消费券的杭州市,自3月27日起,陆续向在行人员发放总价值超过16.8亿元的消费券,杭州商务局数据显示,从3月27日杭州首期消费券发放至4月1日16:30,已兑付政府补贴6695万元,带动杭州消费9.49亿元。由此可见,消费券在刺激短期消费恢复,释放疫后消费需求方面具有巨大的撬动效应。而这种效应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旅游业则会发挥很好的效应。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是“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集合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产业关联性强。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因此,通过旅游消费券提振旅游经济快速恢复,有着较强的产业连带效应和乘数效应,能够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从而拉动整体消费。南京市的旅游消费券已发挥了喜人的效果。3月21日至22日,南京市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海底世界、雨花台等景区内,周末客流量再创新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化、旅游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消费会逐渐增长。在此背景下,发放旅游消费券必将产生更大的拉动效应。
金融危机后各地发放的旅游消费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发放力度小,消费券使用范围不均衡、集中于餐饮业,发放渠道局限于各种形式的现场发放、由此也带来了发放地域和人群的限制,使用手续繁琐,使用时间短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财政资金支持旅游消费的效果打了不小的折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券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因此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依据新时期新特点设计符合国情的消费券发放机制,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创新旅游券发放方式 助推旅游经济快速恢复
从现阶段已有省市发放消费券的情况看,消费券确实对刺激短期消费提振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任可以任意发放消费券。发放消费券要综合考虑地方的财政支付能力和消费券“乘数效应”发挥的大小。如前所述,一方面旅游业在疫情期间几乎“停摆”,受损严重,亟需提振;另一方面,旅游业产业关联性大,需求价格弹性大,就业带动系数大。因此,发放旅游消费券能够更好的发挥消费券的“撬动效应”“乘数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旅游景区门票消费券,以此短期提振旅游经济恢复,撬动相关产业加速复苏,同时解决大量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创新旅游券的发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将消费券限定为景区门票。我国景区一直延续着“门票经济”的盈利模式,多数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比超过40%,其中最高的超过80%。从消费者角度看,门票支出为旅游的刚性支出,其价格对旅游需求决策的影响程度较大。门票作为终端消费,门票售出后,其他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很自然的就会被拉动起来;而且同一地区大范围的消费券发放,可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引致相关产业链的消费增长。因此,对景区门票发放消费券,可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同时,相对于对旅游中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进行补贴存在的核算困难和不易控制的漏洞等问题,消费券用于抵扣门票支出更加直接、简单、易操作、便于实时监测和控制。
第二,适当延长使用期限。为尽快控制住疫情,政府采取了各项举措包括企业延期复工、学校延期开学等以避免人员流动。而这部分在职、在校人员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可以预测,疫情结束后,大多数人都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无闲旅游。以往发放的旅游消费券通常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很多省市开始发放旅游消费券,瞄准“五一”小长假。这对旅游市场快速重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考虑到届时疫情尚不能完全结束、景区的承载力、游客限流以及旅游业停摆时间过长等因素,可以在景区承载率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适当延长消费券的使用时间,以在疫情过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持续释放被暂时压抑的旅游需求。
第三,扩大发放范围、提高发放力度。以往旅游消费券的发放采用多种现场发放方式,主要面向旅游所在地本地居民,限制了发放地点和使用人群,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全国范围内发放。而我国景区的门票价格之高排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发改委一直要求更大力度、更大范围的降低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因此,应加大门票消费券的发放力度,旅游者将获得相当大的优惠,短期会快速拉动整个旅游经济的恢复和游客的大幅度增长。财政补贴的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中住宿、餐饮、交通消费的增加以及从业人员的消费而得到弥补。
第四,借助数字手段,创新发放渠道与发放方式??悸堑搅烊?、使用的便利性和消费券使用效率,可采用电子化方式发放与领取,每个旅游者在每次支付门票时获得一张消费券,每人享受一个景区的同一门票消费券仅限一次。财政可委托给国内支付平台进行发放,通过个人电子支付平台账户,在支付的同时领取、使用。日前,杭州,广西、南京、合肥等多地政府都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消费券,这种发放方式既可以节约发放成本,又可以堵塞同一人多次使用同一景区优惠券的漏洞,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以前那种“摇到券的不消费、想消费的没有券”的配置错位,大大提高旅游消费券的使用效率和回收效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