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22:53:03
几个月来写了新寨瑶寨的很多人和很多事,今天特别要介绍我的两个组长兄弟:代必华,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第十一村民小组组长,年比我长,为兄;邓士忠,第五组组长,年纪小一些,是小兄弟了。两人均为瑶族。乍看起来差异明显,一个内敛,一个豪爽,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人特别真诚,对公众的事特别上心。
今天写他们,并不是要向谁表态或者履行什么程序,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感激。历时九个月的脱贫攻坚网格员生涯,我如鱼得水,累并快乐地度过了270多天,拥有了一堆值得大书特书的扶贫故事。这段难得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经历,与他们两人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与他们接触,是向他们了解我所属网格每家每户乃至每个人的信息。他们对全寨的了如指掌,大大地提高了我的效率。再加上我的反复记忆,很快也对所有农户情况掌握得非常透彻,涵盖了村民家庭、经济、健康、子女教育等等内容。于是驻村不久,就得到了片区指挥部领导们的肯定。
接下来,得知他们是芦笙队的领队和骨干,使我与他们走得更近。这意味着瑶寨能够将瑶族芦笙舞这项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来,与他们的努力和执着不无关系。我常以文化人自居,对他们这种民族文化的守望者,理所当然地当作自己的“同类项”,交往起来就轻松多了。
因为全寨瑶家人和少量苗、侗、汉族同胞的淳朴和热情,我很快与大家打得火热,便下决心要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最先切入的事情是盘活后山上的竹林资源发展竹编产业,设计一款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背篓来开发,并开拓市场。这个思路向他们提出后,一拍即合,随后的群众动员,也因为他们在村民中的威信而轻而易举。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除了要完成上级指挥部安排的各种任务,其余时间就与他俩及其他群众泡在一起,探讨背篓的规格、样式,赋予文化内涵。为了提高工艺水平,我们一起率队前往竹编专业村雷洞乡德丰村考察,让我们对该产业的认识和信心都有了大幅提升。
围绕背篓产业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大事、小事以及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鸡毛蒜皮的事。毫无疑问,这些事情中的大部分都得由他们俩来完成。其中可圈可点的,当是组织全寨妇女们穿上民族服装,背上新编的盘阿丝,以田埂为舞台来一场背篓秀,让我拍了好多照片,发了好多朋友圈,得到了好多订单和点赞,大大地提高了盘阿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真正的兄弟感情从来不是口头表态或酒后激情催生出来的。我们三个都不喜欢拍胸脯说大话,也从来没有动议要入乡随俗打老庚或效法古人义结金兰。无独有偶,我们都不喜欢喝酒,两位组长更是如此,当然不存在酒精催化出来的感情。一段时间的交往,兄弟间的感情油然而生。
他们一直将我的朋友视作共同朋友,并以朋友之道待之。联合国朋友来了,他们热情款待;美国朋友来了,他们用芦笙舞表现他们的真诚;台湾朋友来了,广西朋友来了,抑或是黎平的朋友来了,他们都一视同仁,献上丰盛的餐饮或热情的油茶,激越的舞蹈,并真诚陪伴,让我的每一个朋友都喜欢上这个瑶寨,同时也认可我在瑶寨所做的一切。
因为这种亲密无间的感情,只要我有什么想法,都会及时与他们沟通。一旦达到共识,便立即实施,因为时不我待。当我们开发的瑶族背篓——盘阿丝开始走向市场,我想编一个大大的“阿丝王”来引起社会关注,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他们毫不犹豫地赞成,迅速动员,并带领群众砍竹子、破篾、编织,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带动大家。
村民们经常提及该寨的两个传统节庆——平安节和破肚节,其主题都是庆祝丰收,只是分别属于不同家族。我提出移风易俗的设想,合二为一,扩大规模,丰富内容,除庆丰收之外,还感党恩、庆脱贫、迎先祖、示文化、兴产业。我的思路一提出,他们毫无异议,立即组织群众讨论。达成共识后,一丝不苟地按照我的方案组织实施,亲自编排节目,最后毫无悬念地圆满成功。
我希望这个寨子多一些文化内涵,建议竖一块文化石成为新寨的地标,将瑶族的传统文化展示其上。他俩二话不说,与我一起勘察选址,上山寻找石头。当我确定内容并拟好文案,他们又无条件地认可,组织群众运石头、竖石头,轮流款待刻字师傅。因为石头形似拇指,所载内容涉及瑶族祖先盘王,我提议命名为“拇指石”和“盘王石”,一石双名。他俩和群众都不反对,直接就这样叫开了。
经统计该寨大龄单身人员不少,与群众闲聊时大家也纷纷拿这说事。与他俩商量,在寨子入口处建一座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寨门,造风水,聚人气,美化瑶寨,驱邪纳福,为全寨带来好运,莘莘学子跃龙门,经商务工者挣大钱,成年男女有归宿。他们俩只是苦笑一声,“这样搞又累死你了”,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上山砍树,组织群众捐款解决部分资金。树寨门这天,他们发动了每家每户的劳动力参与,并现场指挥,亲自上阵。
一年的辛劳,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俩和着一首瑶族古曲编了一首瑶歌《扶贫干部意进央》,译成汉语便是《扶贫干部真的好》。他们先在自己家里唱,而后组织群众唱。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把它翻译成汉语,读的时候便很感动。听他们唱的时候,便感动得无以复加了。
一度希望驻村工作尽快结束,但现在却有些留念了,也许这就是经常存在的告别心态。告别时刻,总要感谢某些人,感慨某些事。新寨的每一个人都淳朴善良,都对我们热情,甚至瑶寨的狗狗也很友好……总之,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留念。今天先写两位兄弟组长,以后想谁了就写谁吧。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