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创业公社
2019-07-12 16:53:21
和合共生,同舟筑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国家发展贡献了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智慧”。
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文件中说,“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动,6年来,“一带一路”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带一路”逐步走深走实。
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提出了进一步的美好愿景:
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倡导“开放、透明、包容”的合作理念
追求“绿色、惠民、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基本原则、合作理念、发展目标,中国将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打造一批新的合作项目;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深化合作中更加重视民生的改善。
针对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在2019“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夏季研习营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峰教授从“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建设问题、建设展望三个维度分享了他的深度思考:
一、“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一)理念机制实施方式初步形成
“一带一路”从西方经济理论和中华传统理念中继承与发展而来,形成了“丝路精神”的建设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投资贸易;工程承包;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边境合作区,工业园区,境外合作区等多种方式开展产能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4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2063年议程,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合作倡议有效对接。
(二)各层次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自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2017年5月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从而进一步规划“一带一路”总体工作。
2017年各相关部门如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等陆续出台指导文件?;菇⒘擞搿耙淮宦贰毖叵吖业暮献鞑馄捞逑?。
(三)全方位宣传“一带一路”理念效果明显
建立了“媒体、政府、智库、企业、民间”五大渠道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理念。随着这五大渠道的深度宣传推广,国外媒体与民间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从2013年的16.5%提高到2017年23.6%,比日本主导的CPTPP(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高出7.3个百分点。
(四)合作理念被广泛接受:“一带一路”促进解决世界经济增长低迷问题
2018年中国外贸总额突破3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7%。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人民币。
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0.9%,进口增长23.9%。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加强了互联互通,中国与83个国家签署了贸易畅通协议,与沿线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协定,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产业基金等带动一些国际基金“跟投”,呈现“一带一路”多方共建特点。亚投行成员数从57个创始国增加到93个成员国。亚投行共批准18个国家的39个项目,总投资达79.4亿美元。
丝路基金已经决策投资28个项目,承诺投资110亿美元,支持的项目涉及总金额达800亿美元。
在境外合作园区方面成就突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82个经贸合作区,对解决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和完善经济结构的效果明显,中国企业也获得了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机会。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亚洲之星”农业合作园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园区,中白工业园区,巴基斯坦的“巴鲁”工业园区等。
共建“境外合作园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的发展对接的“结合点”,这样既促进企业间产品配套与协调,又有助于中国企业应对当地法律体系不完善、营商环境不理想等问题的重大举措。
此外,“一带一路”还在推动教育、科技、创新、旅游、环保、民间交流等人文合作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二、“一带一路”建设问题
但是,“一带一路”建设随着深入落实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是系统工程,如何科学评估?
李进峰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综合工程,具有内外兼修、东西互动、陆海统筹、远近结合等特点。其系统性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一带一路”作为系统工程,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要去深入探索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一带一路”更好更稳健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功能多元“过度”负重前行。正因 “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综合考量并明确主要功能,“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筐”,什么“期待”都往里面装。
对此, “一带一路”建设应与我国国内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调整和新旧动力转换,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合作上,要以战略对接、规划引领为依据,要与沿线国家找好“结合点”,合作领域要重点突出,比如基础设施的重点,境外合作区、工业园区的重点等。
“一带一路”现阶段必须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和突破口,才能赢得沿线国家的支持和人民赞成”。例如, “一带一路”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作用,现在不必考虑和宣传太多。一是目前还难以做到。二是过度宣传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心和警惕。
第三,从前些年欧亚经济联盟对中国履带式推土机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可以看出,“一带一盟”对接需要进一步深化,战略对接存在一些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利益冲突,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消极影响。同时,不同经济制度国家之间需要政策磨合。
对此,李进峰教授认为,一要防止垄断,反对?;ぶ饕?。二要坚持各种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尤其是民营企业。三要?;ね蹲视胫恫āK囊⒐?、透明的行业、国家间竞争机制,形成“共建、共商、共享”局面。
第四,产能合作方面需要务实推进,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尽管中哈启动产能合作较早,在互联互通、能源和工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批早期成果,但是,哈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不明显,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中哈——还没有形成高质量的规模经营的境外合作区。境外合作区建设需要政府重点扶持和培育,纳入中国商务部考核认定的境外合作区的范围。
中国需要对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民情深入地了解,进一步重点落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便利化;建设境外合作区。
第五,巨大的投资与融资需求,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最后,“一带一路”合作将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界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功能和作用,突出重点、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三、“一带一路”建设展望
展望未来,针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李进峰教授分析认为:
中俄还需深化“一带一盟”对接引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促进上合组织发展
促进中国与东盟合作
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
形成欧亚区域经济新秩序
进一步开放我国市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