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厚植人民群众法治信仰

  来源: 中国普法网

2019-06-19 21:28:08

字号
近年来,市委法治株洲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着力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实施“一地一品工程”“法治文化攻坚战”和“法治惠民工程”,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熏陶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法治株洲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近年来,市委法治株洲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着力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实施“一地一品工程”“法治文化攻坚战”和“法治惠民工程”,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熏陶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法治株洲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实施“一地一品工程”,建成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法治文化阵地。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转发的《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株发〔2017〕6号)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株常发〔2017〕4号)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建设主要任务之一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推动法治文化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时将“法治文化建设”列为全市深化改革任务,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株发〔2016〕20号),提出“要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法治文化”,列出建设法治文化四大项目,强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全市按照“统一谋划、特色定位”的思路,实行法治文化品牌项目化管理。指导各县市区将法治文化作为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生态文化、客家文化等“大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地设计适合本地的法治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充分利用办公楼大厅、走廊、服务窗口、城区道路指示牌等,宣传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和反映本行业特色的文化作品,设置法治标语牌或法治宣传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城区各大药店,充分利用门口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受到省“七五”普法中期督导组好评。在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需配备法治文化图书。针对特定人群,在攸县罗家坪、茶陵五监区、市禁毒支队建立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组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用自身惨痛经历告诉学生要学法懂法用法,避免走上歪路。市禁毒支队获评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桥头堡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检察院、醴陵市检察院廉政文化主题展馆都充实了法治内容,法治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实施“一地一品工程”。全市建成20余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市县两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在市区河东湘江风光带石峰大桥桥头,以现有环境、设施为基础,注入法治元素,采用雕塑、宣传牌、楹联等多种形式,规划建成湘江法治文化广场。芦淞区、茶陵县、攸县等10个县市区均以社区、广场为依托,结合各地特色,注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元素,建立了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攸县法治文化园、茶陵县东阳法治文化公园先后获评全省法治文化示范项目。

实施“法治文化建设攻坚战”,让法治元素与株洲地方文化交相辉映。市司法局印发《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攻坚战”活动实施方案》(株司发〔2018〕8号),在全市实施“法治文化建设攻坚战”,推动加快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是打造精品,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组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庭审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促使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天元区中小学“青少年模拟法庭”基地建设获评全省法治文化精品项目。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自2001年创办《法治乐园》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抽象的法律条文、法律观念、法律主张融入真实故事、文艺作品等,倡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至今已有18年历史,共3.2万余人次观看。二是创新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的辐射力。联合市总工会举办“与法同行·共享平安”法治主题职工健步行活动,10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000人参加。组织开展全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将精品编印《株洲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集》。编印《法制副校长指导读本》,分为授课篇、案例分析篇,着力增强指导读本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法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宪法教育?;斡肴∏嗌倌辍胺ㄖ窝艄庹瘴页沙ぁ庇薪闭魑幕疃?人获奖。组织开展“市民说法”法治格言征集活动,市民积极参与,收到法治格言280条,经评选共有68人获得奖励。荷塘区编写《以案释法》读本,编印“宪法与我”漫画宣传册,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和生动翔实的案例,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兴趣,提升法治宣传效果。醴陵市司法局自主拍摄的法治微电影《清官来断家务事》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与电视、网站、电台等媒体的合作,重点打造市级电视栏目4个,县(市)级电视专栏5个。全市开辟微信平台50个,普法微博15个。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类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开展全媒普法。形成了以报刊、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为平台的“全媒体大普法”宣传体系,法治文化建设的辐射力进一步拓展。三是特色普法,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鼓励各地通过花鼓戏、皮影戏、诗歌、广场舞、山歌等地方民俗文艺活动创新宣传法治文化,开展特色普法,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经开区的法治花鼓戏《辣俐婆搬迁》,炎陵县的《客家山歌唱调解》,攸县的皮影花鼓戏《消防安全进农村》,茶陵方言动漫《清欠》等,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传播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捌辗ㄈ浒搿薄捌锉》侄印钡忍厣辗J缴钍苋褐谙舶?。攸县“门前三小”(村居法治小广场、法治小讲堂、法治小书屋)特色普法模式获得全省普法创新大赛三等奖。

实施“法治惠民工程”,让法治更惠民让群众更满意。一是让法治文化建设助推民主法治实践。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80人,他们大多已成为当地法治建设带头人,有效提升了村(居)民法治观念、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村居自治水平。茶陵县、天元区深入开展法治创建,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8年,全市有15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二是法治惠民服务重点人群。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各种集中法治宣传活动,2018年共开展集中宣传130余次,印发法治宣传资料24万余份,义务法律咨询29000人次,给社区居民上法治课近150堂。印制法治挂历、环保袋、牙膏牙刷、瓷杯、削皮器等“普法小产品” 16800余份,资料11300余本(份)。天元区司法局专门定制万余套“法治围裙”,将其作为普法宣传的新载体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株洲新闻法制频道《今晚看法》《和事佬》、株洲新闻网《普法和依法治理》、法治湖南株洲站、“如法网”、株洲日报《法治周刊》、市司法局编印的《法治株洲建设简报》等普法专栏,已经成为广大观众、读者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大餐”。三是打通企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市司法局印发了《温暖企业专项法律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株司发〔2019〕6号),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产业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开展温暖企业专项法律服务,为每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对口企业安排一名律师,将法律服务融入到市重点工作各个重要环节,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实现在企业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助力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株洲市司法局 邓鼎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