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12:45:52
中非木薯产业合作应以加工、出口的木薯工业园为中心,带动木薯大型农业产业化种植+订单农业,以农户+农场+工业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促进木薯产品出口中国。
●非洲木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木薯产业落后
●中国木薯种植减少,是世界第一大木薯进口国
●中非木薯产业合作起步晚,发展潜力大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原产巴西,是与甘薯、马铃薯并列的世界三大薯类作物。木薯作为一种高产淀粉的农作物,具有土壤肥力要求低、田间管理粗疏、亩产量大、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木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017年木薯的全球种植面积达2348万公顷,种植面积从2000年以来年增长了2%。全球以木薯作为主粮的人口超过8亿人,因此木薯成为重要的全球大宗商品之一,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木薯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含量低,是优质和不可替代的工业淀粉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疗、饮料、造纸、纺织等行业,是各国重视的战略资源。另外,木薯是所有作物中淀粉含量最高的,中国、日本、美国和巴西等大国都将木薯用于乙醇生产,木薯成为全球重要的绿色、循环、可再生能源。
非洲木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木薯产业落后
木薯在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广泛的种植,其中巴西、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种植规模较大,泰国、越南、印尼、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商业化水平高,而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金)加纳、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也是世界上木薯种植大国,其中,尼日利亚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6.7%,达到6261平方公里,刚果(金)种植面积1801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非洲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是世界上木薯种植潜力最大的地区。首先,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日照条件好,而影响木薯产量最大的因素是日照条件。其次,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热带雨林和热大草原,就气候因素而言是最适合木薯种植的区域。第三,非洲土壤中含砂石较少,利于木薯块茎的发育。
但是,由于非洲多数地区的农业种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水平,木薯种植技术落后,木薯品种不佳,亩产量较低。中国广西木薯平均每公顷产量在30-40吨之间,最高纪录可达90吨,2017年柬埔寨每公顷木薯平均产量为23.88吨,印度尼西亚为22.08吨,而非洲单位产量最高的是尼日利亚,每公顷产量仅为9.47吨,加纳为7.5吨,莫桑比克为6.45吨,安哥拉仅仅3.57吨,不到中国平均单位产量的1/10。
受到单位产量的影响,非洲在全球木薯贸易中的比重微乎其微。世界木薯干贸易达到1940万吨,木薯淀粉达815万吨。其中泰国、越南和柬埔寨三国就占全球木薯干贸易的93.5%,占全球木薯淀粉贸易量的97.4%。非洲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占全球木薯类贸易量不到1%。
中国木薯种植减少,是世界第一大木薯进口国
木薯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湖南等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种植,2017年中国木薯种植面积为291平方公里,占全球的1.24%。虽然中国木薯种植技术先进,但是由于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中国木薯种植面积呈现逐年萎缩的境地,因此生产规模较小, 占世界份额较低,近年来全国木薯产量由2000年占全球的2.17%下降到1.73%。
广西是中国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 广西和广东两省产量超过全国的90%。广西2006年种植面积23.11万公顷,目前仅有20.69万公顷,下降了10.5%,而广东种植面积则下降了17%。2014年广西木薯产量为182.8万吨,目前则不足150万吨。
由于中国木薯种植业萎缩的势头不可逆转,中国木薯供应的缺口问题一直依靠对外贸易来解决。2001年以来,中国超过了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木薯进口国,2008年以来占全球木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2017年,中国进口木薯淀粉233万吨,木薯干接近900万吨,全部木薯类产品的贸易净进口量从2006年的524.32万吨增长到1045.86万吨,年均增长7.15%。目前中国每年鲜、干木薯和木薯淀粉净进口量占全球木薯贸易总量的84%,总货值超过20亿美元。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薯进口国, 主要是因为燃料乙醇产业的兴起。长期以来,中国木薯产业主要集中在淀粉加工、医疗、造纸和化工等领域,但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2005年,中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乙醇等为代表的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成为中国能源政策的发展方向。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乙醇产业的发展,需要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开发和生产燃料乙醇,目的是降低石油进口的依赖度,推动环境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不影响粮食生产和供应。2006年,中国第一个木薯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在广西投产,年产木薯燃料乙醇20万吨。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 加上中国能源需求旺盛,燃料乙醇的消费增长在不断提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2017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1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实现全国基本覆盖。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为止,仅有木薯为原料的生物乙醇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因此,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随着生物乙醇生产需求的继续释放,中国木薯需求量和进口量必将进一步提升。
中非木薯产业合作起步晚,发展潜力大
目前中国木薯进口主要依赖东南亚国家,木薯价格取决于泰国木薯产量和出口量。2017年,仅泰国一国,就占中国进口木薯干的75%,木薯淀粉占中国进口总量的78%,而非洲国家占中国进口量不足1%。
近年来,世界上原本最大的木薯生产国巴西出现了种植、产量、出口全面下滑,种植面积从2000年占全球10%下降到6%,产量占比由13%下降到7.6%。同时,东南亚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高企,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因此,非洲成为全球木薯产业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也应该成为中国木薯产业突围的首选之地。首先,仅非洲四国的木薯种植面积就超过全球的一半,非洲还有大量可耕种牧师的土地处于荒芜状态。其次,非洲木薯单位产量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尼日利亚单位产量有所提升,产量已经占全球的20%以上。第三,非洲木薯生产仍然以家庭为单位,缺乏现代采购、销售、储存等技术手段,严重影响了木薯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如果采取现代规?;侄危侵弈臼砩蟠蠼档统杀?,提升产量和品质,扩大非洲在全球木薯贸易中的份额。
而且对非洲而言,中非木薯产业合作意义重大。第一,中国是木薯种植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中国技术和中国资金走进非洲,将大大提升非洲当前落后的木薯生产能力。第二,木薯作为非洲国家的主粮,中非木薯产业合作可以进一步改善非洲的粮食供应。第三,农业是非洲的基础产业,大量农民从事木薯种植。中非木薯产业合作,将进一步扩大非洲农民就业,促进非洲农民增收。第四,中国对非洲开放木薯进口,不仅将大大增加非洲的外汇收入,还有利于平衡中非贸易。
当前中国已经开放了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木薯进口,签署了关税协定,并落实了双边检验检疫协议,其中尼日利亚是非洲木薯出口中国最大的国家,加纳也有少量木薯干出口中国。农业部下属的海南热科院木薯研究所在尼日利亚成立了中尼木薯研究所,尼日利亚的木薯种植和加工技术、设备多数来自中国。2016年,坦桑尼亚将木薯产业列入工业投资中长期发展重点项目,以及农业部第二个五年计划ASDP,计划与中方合作,在5个省建设木薯产业园,带动50万户农民参与种植,形成1000万吨新鲜木薯的年产能力,创造15亿美元的年产值。
当前,中非木薯合作还处于松散、无规划的初始阶段,但双方合作需求大,发展潜力大,合作前景广阔。从短期看,中非木薯产业合作,首先应该考虑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木薯品质、产量和工业化程度,建立非洲木薯产业化的基础。从中期来看,中非应合作建设木薯工业产业园,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带动木薯产业的配套业务。从长期看,中非木薯产业合作应以加工、出口的木薯工业园为中心,带动木薯大型农业产业化种植+订单农业,以农户+农场+工业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促进木薯产品出口中国。
王洪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信息室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