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西安国际港务区:激活内陆新动能 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

2018-07-19 18:08:31

字号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互联互通注入强大动力。“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提出五年来,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工作,围绕加快推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西安网讯: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互联互通注入强大动力?!耙淮宦贰敝匾樘岢鑫迥昀?,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工作,围绕加快推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和丝绸之路金融中心。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开放大通道而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板块。自2008年组建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港”、一类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贡献力量。

“长安号”构筑陕西对外贸易基石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等框架内的合作机遇不断释放,中国与中亚、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扎实推进,贸易快速增长、不断推进合作机制发展,搭建了经贸合作多层次平台。陕西抓住这一黄金战略机遇期,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站在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数据显示,陕西对外贸易与进出口正呈迅速增长态势,尤其是辐射中亚、欧洲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增多。

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作为联接陕西和中亚、欧洲的桥梁,自2013年11月开通运行以来,助推陕西在商贸物流领域进入快车道,构筑了陕西对外贸易的基石。目前,“长安号”已实现每日3-4列双向稳定开行,今年上半年开行545列,创造了开行量、货运量、重载率、单月开行量“四个全国第一”的好成绩。“长安号”干线已增至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汉堡、布达佩斯、科沃拉、马拉舍维奇、白俄罗斯及俄罗斯8条,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货源品类覆盖面也日益广泛?!俺ぐ埠拧背隹诨踉粗饕腔瞪璞浮⒐ひ翟牧?、建材、日用百货、整车及零配件,进口货源主要为乌兹别克斯坦棉纱及俄罗斯木材等大宗商品。中亚国家已成为陕西“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重点。2017年,陕西对中亚地区进出口总值6.9亿元,同比增长1倍;其中出口5.8亿元,进口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6%和3.2倍。

“长安号”在聚集丰富货源的同时,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不断增强,服务于“长安号”的货运代理企业、物流企业加速聚集,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截至今年5月,已有50多家货代、物流企业齐聚西安国际港务区,约为去年货代、物流企业数量的5倍。

“通道+口岸”造就“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首座内陆贸易港,“西安港”于2014年获得国内、国际双代码,进入了全球航运体系。十年蝶变,西安国际港务区开辟了中国建设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内陆港的先河,引领西安迈入了“港”的时代。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近日表示,陆港十年,“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梦想变为现实,粮食口岸、肉类口岸、整车口岸相继建成运行良好,西安港已成为“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运量最大、线路最全、开列最多”的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国际港务区成为陕西、西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叫响做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形成了陆海、陆空、陆路等多式联运齐备的“海陆空”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国际通道方面,通过陆铁联运,打造“长安号”中欧班列向西精品线路;通过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东南亚;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努力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枢纽。国内通道方面,开拓西安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陆路通道,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货源地的国内班列,形成国内“一带一路”商品集散中心;引进传化、“三通一达”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健全了区域物流配送网络,实现西安港货物高效集散与分拨。

2008年以来,国际港务区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正在向商务部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西安国际港务区“通道+口岸”功能叠加模式已基本形成,成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代表性区域,为陕西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注入了新动能。

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于深化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往来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作为陕西自贸区三大片区的西安国际港务片区占据交通枢纽、特殊政策、产业优势等多个关键因素,成为陕西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区域”。据介绍,西安国际港务片区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同时紧紧依托内陆港核心资源,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做精做强临港产业、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商贸物流、文化体育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跨境电商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来自陕西省商务厅的统计显示,去年1月至10月,陕西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单量同比增长14.4倍,其中跨境电商出口是上年同期的22倍。跨境电商正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构筑起一条连接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网上丝绸之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平台齐全、运行高效、领域广泛、重点突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推动西安、陕西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201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提前完成电商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的既定目标,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国内零售电商企业前十强的西北总部项目纷纷落户园区,当当网即时印刷云平台全国总部、大唐西市集团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等重点文化企业不断聚集……国际港务区已基本形成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线上零售及大宗商品贸易为重点,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双创、共享经济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多平台”良性产业发展格局,集聚效益日益凸显,千亿级电商产业示范高地已基本成型。今年1-5月,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突破300万单,同比增长达30%以上。国际港务区有实力成为大西安商贸物流万亿级大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

智库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智库是支撑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1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互动式体验中心、共同创建在线培训平台、共建“丝路国际学院”和“西安工程师学院”,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众创中心、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开展智库建设,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及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国家“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实用性人才。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徐蕴峰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抓住“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机遇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新优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激活内陆新动能,开拓国际大通道,打造开放新引擎,取得了丰硕成果。应积极引入外脑,强化新型智库在园区创新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建设智库成果转化传播平台,为入区企业在人才、技术、产品和资源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指导,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为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港务 动能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