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 10:07:14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半个多世纪,涉猎广泛。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诗文收录两岸三地教科书
曾有记者采访余光中时问他:“听说您写出《乡愁》只花了20分钟,很多人想知道,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余光中这样回答,有朋友说:“你文思怎么这么快呢?20分钟就写完了?”我说这种情绪压在我心底已经20多年了。我离开大陆时,那时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都还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广泛为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如《乡愁》、《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多篇诗作更屡经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梁实秋曾评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逼缆奂艺湃鸱以担骸疤傅教ㄍ逑执饕迨逼诘纳⑽?,余光中和他的‘逍遥游’诸作最被推为代表?!庇喙庵邢忠殉霭媸?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南大教授:他的诗满是对故土深切的爱
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来,扬子晚报记者也采访了与他有深交的江苏学界。谈及和余光中的交往,南大教授胡有清告诉记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他编选的《余光中诗丛》。余光中写作发表诗歌作品一千多首,我从其中精选两百多首,依主题编成怀乡、怀古、风物、情爱四卷,各卷依次题为《乡愁四韵》、《翠玉白菜》、《你是那虹》、《相思树下》,合为《余光中诗丛》。四卷虽各有主题,但多数作品都与文化上的乡愁或中国结相关,相互联系较为紧密,可以视为一体。这套丛书的编辑设想得到余光中先生的热情支持,我们多次在一起讨论书名、选目、分卷及各卷书名、各卷分辑及各辑题名,其间余先生也谈起许多关于其诗作的故事。余先生在丛书序言中认我为“知音”,把我们的交往称之为“以文会友,以诗结缘,十分可感。”这套丛书的编选应是我们交往中最值得珍视的一件事。
对于余老的诗作,胡有清评价说,余光中诗中南京是乡愁一个非常具体的实在的承载物。他的诗作中多次出现过对南京风物的歌咏。不过最直接最集中的还是2000年回南京后写的《再登中山陵》。他在诗中写道:“历劫之身重九再登临”,“只为归来为自己叫魂,叫回我惊散的唐魂汉魄”,表现出对故土的深切感情。
与本报《诗风》结缘
2016年5月10日,扬子晚报推出了专门关注新诗的《诗风》周刊。主编龚学明向著名诗人黄东成老师说出了想约余光中诗稿的想法?;贫捎胗喙庵杏凶哦嗄甑挠岩?,他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他在《扬子江》诗刊刊登了余光中一首爱情诗和观点正反的评论文章,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交锋?;贫山母喙庵?,余光中收到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挺高兴。由此看出,余光中是个大度的人。
黄老师迅速给余光中打去长途电话,介绍约稿意愿后,余光中连说扬子晚报他是知道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都很大。对于扬子晚报创办《诗风》并约稿,十分高兴。但他告知,因年龄原因,身体不适,刚做过眼部手术,故要略等。但没有想到的是,余光中没隔几天,就通过传真发来了诗作。2016年6月6日,扬子晚报《诗风》推出第5期。在头条“名家”栏目,刊出余光中的诗3首,分别是《漂给屈原》《红豆》《呼唤》。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