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8 19:39:29
动车组列车在关中平原飞驰。资料图片
京沪高铁。资料图片
兰新高铁。资料图片
这是中国高铁快速增长的五年。截至2016年末,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了1.4倍,稳居世界首位。
这也是中国高铁绿色发展的五年。穿越中国最大连片自然?;で?,在古建筑群、重要水源地架起空中走廊……当高铁这张“国家名片”遭遇黄山、武夷山等“世界遗产”,以及大熊猫、朱鹮等重量级“国宝”,风驰电掣的大动脉又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谐共处
高架桥梁,深埋隧道
9月底,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然而,早在9年前,这条643公里的高铁提交可行性报告时,就已经引发了全球瞩目。
除了施工难度堪称一绝,更令人关注的是西成高铁的生态?;ぁW魑滋醮┰角亓肷铰龅母咛?,西成高铁沿途经过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で?、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で⒑褐兄禧q国家级自然?;で⒉俗悠捍笮苊ㄗ呃却榷喔錾舾星?。
“这条穿越了中国最大连片自然保护区的现代高铁,如何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等国家一级?;ざ锖托彻泊Γ且坏兰咛粽叫缘纳继?。我们只能通过深挖隧、高架桥等技术创新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で娜哦?。”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成指挥部指挥长王振波说。
宁陕县新场镇菜子坪地区是两个不同种群大熊猫的交流通道。为此,西成高铁主要以桥隧相连的形式断续穿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特别是西成秦岭隧道群从秦岭北麓清凉山隧道开始,到秦岭南麓赵家岭隧道,110公里几乎绵延地下800米至1000米,避免了对?;で旱那懈?,最大限度保持了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秦岭生物的“原生态”。
“自2010年,隧道两侧和高架桥上的数十台红外相机就开始全天候监测。7年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并无明显变化,高铁建设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并无大的影响。”王振波说。
深挖隧、高架桥,不仅可以?;ふ湎《?,也有利于?;す沤ê臀奈?。兰新高铁驶入吐鲁番至哈密段时,以桥代路?;ち酥目捕?。
为了保护达坂城湿地,建起了5.6公里长的特大桥,桥墩下面还埋下了众多管道,便于地下水畅流。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水源地
多花3亿,选线避让
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彭京平的书柜里,收藏了一张珍贵的汉十高铁线路方案图。这张图上,全长不足400公里的汉十高铁,却有着北线、中线、南线三种选择方案。
走北线,沿汉十高速公路布设,成本最低,但需从丹江口水库正中穿越,扰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で婕幢环?;
行中线,与襄渝铁路线平行布设,线路最短最直,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玉虚宫,也遭舍弃;
最终确定的南线,采取13公里隧道下穿武当山,绕避了武当山核心景区和古建筑群,距离最近的遗产点回龙观还有770米,同时也绕开丹江口水库大部分区域,对汉江湿地采取全线高架,不在水中设墩,完整?;どS?/span>
“南线方案最复杂,且几乎100%为桥隧,桥隧比最高,还在湿地保护区全线设声屏障,因此工程造价较北线方案增加3.2亿元,较中线方案增加2.7亿元,但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真正践行了创新绿色的发展新理念?!敝刑谒目辈焐杓圃汉菏咛芴逑钅扛涸鹑肆醪1硎?。
不仅选线设计十分谨慎,涉及生态环保的各种设计细节都不敢马虎。西成高铁穿越朱鹮国家级自然?;で?。一旦朱鹮撞上高铁,不但朱鹮会死亡,对高铁也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为此,西成高铁线路两边设置了近16公里的鸟类?;ね?。这种鸟类?;ね上该艿睦渡鹗敉钩桑奖阒禧q识别,也防止朱鹮受伤,即使误撞也不至于被卡住,能轻松挣脱。西成高铁联调联试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一例朱鹮撞网的事件。
融入山水,成为“看不见”的钢铁大道
精细施工,泥浆零排放
千岛湖,国家一级水体,碧波之上的杭黄高铁进贤溪大桥,于今年3月正式合龙。施工单位中铁二局六公司的建设者们至今感慨,自两年前大桥开工以来,对如何在建设中?;でУ汉实墓刈ⅲ对冻搅烁咛ㄉ枘讯缺旧?。
在国家一级水体的水域中直接施工,如何控制钻孔泥浆排放污染,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建设者们创造出一套“清水成孔”工艺。先用经防锈漆处理过的钢结构,搭建栈桥;再将打入河床的桩基钢护筒顶部与栈桥连接、固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千岛湖大水域相对隔绝的桩基钻孔施工平台。
项目部总工程师丁志文介绍,“清水成孔”工艺从源头上杜绝泥浆排放,使进贤溪大桥4个桥墩、38个桩基施工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守护了千岛湖的青山碧水。
像杭黄高铁这样精细施工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武夷山下,向莆铁路施工队不仅让铁路建设工地“风展红旗如画”,还保持了周边山水草木风景如画。铁路竣工后,施工人员还重新平整施工场地,恢复地貌,播撒草籽,让融入山水的向莆铁路成了一条“看不见”的钢铁大道。
本版制图:李姿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