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14:12:16
编者按: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兑饧返幕玖⒁庵痪褪谴庸艺铰宰试吹母叨却蟹⒄褂判愦澄幕?,由此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能够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则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从而打通资源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形成良性互动。
经过多年积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特别是以“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消费升级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具备了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供助力的实力?;诖耍颈ㄟ⑷ 拔幕?”融合发展的三个领域作为切入点,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非遗+资本:有潜力 有难度
杨华珍
来自四川阿坝的杨华珍很清楚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职责是什么。杨华珍传承的项目是藏族挑花刺绣,今年8月,她来北京办展、参加论坛,谈及上述问题时她反复对记者强调:“我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是去挖掘、收集、整理、传承,是当好师傅,这个才是我最该做的。我不太懂经营,到了我这个岁数(60岁)也不想‘浪费’时间去学了?!彼?,身处非遗?;ご械谝幌?,几年实践下来自己还是有些想法,“这几年开始有国际大牌主动找我们,用授权的方式把我的作品设计成商品外包装,给了我做自己品牌的启发?!?/span>
杨华珍的想法是一个想象空间巨大的领域: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与几年前业界还在反复纠结于非遗项目能不能走上这条路不同的是,近几年来系统性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加上现代文化产业的日渐壮大、成熟,给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合理利用的界限在哪里的机会。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持续关注这一新领域,随时准备在经营难题上帮助像杨华珍一样的从业者。
“创造需求才是最好的?;ぁ?/span>
中国具有数量巨大的各级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与国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优秀传统文化巨大的资源宝库。在现代文化产业不断寻求新的支撑发展的资源背景下,这座资源宝库越发引人瞩目。
“中国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6名,这是一座潜在的资源宝库。但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目前还很小且有待合理利用?!彼淙惶寡宰约菏窒率该幕盗煊蛲蹲嗜酥忻挥凶殴刈⒎且诺?,但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何士祥还是对非遗领域的投资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越剧的故乡诞生了一家演艺业上市公司宋城演艺,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利用是有前途的,但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说起茶业企业,英国品牌立顿是头号,但实际上中国才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span>
之所以还没有吸引到资本的广泛关注,与非遗的相对小众有一定关系,但非遗在诞生之初几乎都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变化的其实是时代,这就需要创新性转化。“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很重要,因为即便它在现代物质生活中不实用了,但它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对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重要,但需要对它进行新的设计,使其与当代人的需求形成关联,这也是现代文化产业与非遗在资源价值上的契合点?!敝醒氩凭笱幕醚芯吭涸撼の号艟俦硎?。
实践中,已经有人在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从事国家级非遗项目耀州窑合理利用的蔡云川认为,非遗应不应当进行合理利用甚至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有些非遗项目需要?;?,有些则需要进行合理利用,比如说耀州窑是需要合理利用的,因为它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来进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但不论是?;せ故呛侠砝茫谙执幸坏闶遣槐涞?,就是都要进行创新?!?/span>
“创造需求才是最好的?;??!敝铝τ诤侠砝梅且沤灰装蹇榈谋本┪幕ń灰字行淖芫碚糯笪衔?,“不论是?;せ故呛侠砝茫夹枰姹芊且畔钅吭谙执钪械木窒扌?,同时通过产品设计体现出它的文化价值,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要把作品变成产品。”
标准化、权属界定不清等是难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非遗合理利用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只能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不断进行试错并不断总结。但资本作为现代经济的“通用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何士祥根据投资基金的“偏好”,给非遗项目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通用建议,他建议,不论是做什么项目首先不要偏离核心业务,不能什么都想做。同时,必须确立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不论这个优势是来自供应链、设计还是与高科技融合等。此外,很多非遗项目合理利用不太懂得营销,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所近期在进行非遗交易板块的系统测试,张大为表示,建立这一板块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搭建公开金融市场的基础平台,为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导入基础性金融工具,并通过交易规则的设计发现非遗项目的市场价值。张大为建议,非遗项目合理利用必须重视标准化和权属问题,标准化方面的指标应当包括实物产品的制作工艺、品质、规则、时间成本等;在权属方面,则可以考虑建立登记?;ぶ行?,形成明确的权属关系,这样有利于在更广泛的市场做更广泛的交易。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同样关注非遗项目的权属问题。他认为,在权属界定不清楚的情况下,资本很难大规模进入相关领域进行合理利用,甚至还可能引起一定的法律风险。相反,如果相关权属问题能够界定清楚,那么仅仅是非遗项目相关文化符号的授权市场就会非常巨大,而且还可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即便是在相关规则健全的情况下,对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也应当谨慎有度,这也是很多非遗?;ぷㄒ等嗽钡闹饕刈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任刃认为,有必要建立有关非遗项目的准入机制,比如到底达到什么工艺水平才够得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水平,也就是抬高门槛,只有这样才能把粗制滥造的所谓非遗衍生品赶出市场。
事实上,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项目合理利用环境的营造显然不能全部交给市场,比如上述提到的标准化、权属不清等问题,有赖于非遗传承?;すぷ鞯南低承猿晒U庖坏阋彩羌钦卟煞霉讨泻芏嘁的谌耸糠锤辞康鞯?,因为丰富的非遗资源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合理利用的潜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记者 曲晓燕)
文化+创意设计:传统文化“活”起来
张旭及其小组成员作品“黔趣染”
“V故宫”灵沼轩的虚拟复原
升堂创意苍蝇拍
“这两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文创产品的开发成为设计界的热门讨论话题?!薄袄醋裳奈牟┑ノ欢嗔似鹄?,无论是公司内部培训还是相关行业培训,文创产品开发总是绕不开的课程?!薄拔拇床房⒍陨杓剖Φ淖酆纤刂室蟾撸幕】刹皇且涣教炀湍艽蚝玫?,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薄钙鸫匆馍杓圃诖澄幕煊虻挠τ?,设计师们总会提到文创产品,而以创意、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力,也正是以文创产品开发为代表的创意设计行业的使命和责任。
那么,创意设计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设计师来说,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设计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大众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一个新窗口?!碧旖蚶砉ご笱Чひ瞪杓葡道鲜φ判窀崭战崾嗽凇?017年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专题培训班”上的学习生活,他以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对创意设计和文化传承关系的看法,以及他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心得和经验。
“从广义上讲,‘创意设计+传统文化’衍生出的产品、产业乃至社会现象,可以视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因为创意设计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以创造和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好以其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核,为这些创意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所以说,不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还是对其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开发文创产品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闭判袼?。
在培训班学习期间,张旭和组员们一起将贵州传统的蜡染技术和创意设计结合,创作出了一款名为“黔趣染”的儿童蜡染体验爱心公益包。他们在保留传统蜡染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对蜡染程序进行简化,使这种繁复的蜡染工艺能够走出作坊、走进课堂,让更多小朋友在自己动手制作公益包的过程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霸诙源澄幕虼臣家战写匆馍杓剖?,一定要做好调研,避免曲解文化和扭曲历史等现象的出现?!?/span>
创意设计重在文化积淀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器物、文化还是精神总要新旧更替,当我们用传承来形容某种文化的时候,或者当某一种传统技艺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可以说这种文化或者技艺已经到了公众要去格外关注和?;さ氖焙蛄?,而我们要传承和?;さ脑蚴谴澄幕痛臣家罩械木??!泵看瘟钠鸸赜谖拇床房⒌幕疤猓屏⒏斩家康魑幕匮臀幕矶杂谏杓剖Φ闹匾?,他曾在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文创故宫事业部设计总监,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运用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创意设计作品开发时,设计师首先要深入了解何为传统文化,以及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究竟是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何种精神。比如,台北故宫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会将设计师聚集到一起,在一段时间内给他们培训,从书法到瓷器到绘画,再到其他诸多方面,主要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背景介绍以及这些藏品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闫立刚认为,以创意设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切忌生搬硬套,“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一定和文物的故事、属性有内在联系。例如,最近有一款‘升堂创意苍蝇拍’,它以中国古代官府官员出行时,衙役手持的‘回避’‘肃静’牌子为原型,设计成苍蝇拍,既取其形又与苍蝇拍的功能相契合,这样的作品既有个性又有趣?!?/span>
除了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也是设计师开发文创产品时所应具备的素质,“做文化产品需要慢功夫,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还要能够抵御来自外界各种利益的诱惑,或者说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够同时经营好自己的作品和生活。”(实习记者 张婧)
文化+科技:文化传承更炫酷
《降魔成道》动画短片及其相关衍生品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展出。
打造线上直播平台、推出移动客户端、研发掌上应用APP、利用VR/AR技术盘活馆藏资源、自制动画片……如今,文博单位在利用新技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可谓花样繁多,而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追捧。
“V故宫”的新探索
近日,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发布一则题为“V故宫:唤启灵沼梦,身在水晶宫”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据文章介绍,在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内,有一座从未真正完工的西洋式建筑,该建筑名为“灵沼轩”,又被称作“水晶宫”,因辛亥革命爆发停工,之后一直处于未建成状态。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故宫博物院旗下的“V故宫”推出“灵沼轩虚拟复原全景展示”项目,通过采用相关数字技术和时下VR技术,在移动端将这座西洋建筑的实景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引入了虚拟修复,在故宫专家的指导下用数字技术复原了其竣工后的风貌。
“这个项目超炫酷,当年去故宫博物院玩,就好奇水晶宫修好了会是什么样子?!薄霸谝欢ǔ潭壬?,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们传承文化的内容和方式?!薄罢飧鱿钅苛畲蠹叶恳恍拢M笮芄患尤胍恍┯腥さ拇彻赜蜗?,增强项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故宫博物院也讲讲虚拟复原的过程吧,感觉每个细节都藏着很精彩的故事。”……在微信文章的留言区,网友在表示好奇与赞叹的同时,还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希望能帮助这个项目做得更好。从文创产品设计到运用各种新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故宫博物院作为文博单位中的翘楚,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为给公众提供欣赏古代宫廷建筑的新方式,给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可交互故宫三维可视化资源,故宫博物院打造了‘V故宫’项目。该项目集合了故宫博物院多年来积累的故宫古建筑、文物三维数据等优质资源,并以包括剧场、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在内的多种交互体验方式为基础,不断引入新技术,在充分?;の奈锏耐倍怨使┪镌汗莶刈试唇锌⒑屠??!惫使┪镌骸癡故宫”项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内容为主,有底线有原则
在利用数字技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多并肩同行的“朋友”,这些文博单位并不满足于通过数字技术复原和存储历史文化资料,而是以“创意+文化+科技”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更多时代内涵。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时长为32分钟的动画短片《降魔成道》,就是在“创意+文化+科技”这种模式指导下诞生的作品。该动画短片由敦煌研究院根据敦煌莫高窟254窟中的《降魔成道》故事改编而成?!霸谧鹬厥肥岛痛澄幕竦那疤嵯?,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形象、生动且故事性强的方式,为公众讲解那些藏于学术报告中,并鲜为大众熟知的文物知识。经过长时间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在图像采集、动画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动画片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在文博单位推广下去?!倍鼗脱芯吭何幕匆庋芯恐行母敝魅纬潞L伪硎荆督的С傻馈氛獠慷纳缁岱聪旌芎?,如今经常受邀在各类大型展会活动中展示,“这说明,文化的传播和推介需要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文博单位需要有这样的作品,能够在各种场合方便而浓缩地将传统文化展示给观众?!?/span>
“不过,在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迭是无法避免的,作为文化创意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沉下心来亲身体验心中所想,并在体验过程中找到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而不是简单地用新技术去套用文化内容,甚至是代替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在精神?!彼灯鹩τ檬旨际蹩⒁杂判愦澄幕形魈獾亩?,陈海涛在接受采访时格外强调了保持文化精神内核不变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需要以内容为主,并且有底线有原则。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