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千余名校大学生扎堆单身派对速配

2017-04-10 15:01:11

字号
这个周末,一场声势浩大的真人版“非诚勿扰”——千人单身联谊活动在海淀区双清路某酒店举行。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科院等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等待着情侣“速配”。

这个周末,一场声势浩大的真人版“非诚勿扰”——千人单身联谊活动在海淀区双清路某酒店举行。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科院等数十所京城院校的上千位男男女女等待着情侣“速配”。春景明媚,名叫“我想认识你”的大学生交友平台为单身青年们组织了单身派对。从大学明令禁止到默许,从“地下情”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再到害怕被“?!倍鞫龌?,“剩女”、“合约情侣”这些新标签正改变着95后大学生的恋爱形态。

现场

每分钟认识一位异性

联谊会被挤得水泄不通

“4小时相亲500次”,这不是国产电影里的搞怪桥段,而是昨天发生在“千人单身联谊活动”现场的真实写照。海淀双清路某星级酒店,毗邻清华大学,活动主办方“我想认识你”包下了酒店一层楼,让京城上千名高校单身男女在此集体“相亲”。按照通知,活动本从下午2点正式开始,但1点刚过,男女嘉宾们便纷至沓来,在大厅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入场。春日午后,酒店内的温度也因人群聚集陡然升高,摩肩继踵,不少人热得擦汗。

北京青年报记者留意到,前来相亲的女生们盛装出席,有的还穿上了晚礼服,时不时有人过来搭讪。部分男生身着衬衫西装,乍一看,恍如进到招聘会现场。现场工作人员统一称他们为男女嘉宾,这些人既有附近学院路的各个大学的本、硕、博学生,也有毕业两三年的职场新人,有的甚至从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大学城赶来。

持续4个小时的联谊活动,流程安排相当紧凑?!?分钟约会”、“非诚勿扰”、“大魔王游戏”、“黑暗约会”、“吸奶大赛”等环节,不一而足。在“5分钟约会”的大厅里,男女对坐,几列长队迅速坐定,嗡嗡人声骤起,大家涨红着脸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一到迅速离开?!拔沂歉鲂愿衲谙虻娜?,没想到面对陌生人,我竟然这么能说!”一位女生边玩游戏边朝对方男生感叹。当北青报记者好奇问“吸奶大赛”为何物时,附近的工作人员心领神会应道:“哦,误会误会,这个游戏其实非常正经。为了让大家建立亲近关系,男女一组,用长吸管共吸一瓶,先吸完的获胜。”

“娱乐化的氛围使得活动嘉宾更容易相互了解,经过前期测算,每位嘉宾平均能够交流200-300人,平均每分钟即可新认识一名异性朋友?!备没疃教ǖ母涸鹑耸毖耷克担罢庵纸挥逊绞礁咝Ф矣腥?。这是大家乐于接受的?!?/span>

焦点

大学生相亲初衷不一 部分人害怕被“剩”主动出击

北青报记者采访现场的大学生发现,选择在校谈恋爱缘由五花八门,来参加相亲的初衷也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同学觉得大学生活很无聊,需要有人来“陪”,当然还有的担心自己“被剩”,想在大学找好心仪的对象。

“不想成为剩女、齐天大剩、大龄女青年,上研究生再不主动一些,会不会?;鸵茨??”一位戴眼镜的姑娘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坦言自己从外地考到北京读研,过了25岁后,之前从不担心恋爱问题的父母也开始变得唠叨,从去年她开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也开始参加学校学生会的联谊,报名网络的合约情侣?!耙恢本醯寐俾涞郊页ぐ才畔嗲?,是一件特别惨的事?;褂?,真的不想过年回家被父母催婚了!”

合约情侣、剩女这些充斥在网络和大众媒体的名词,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校园恋爱的发展模式。北青报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出于种种考虑,也转变了过去保守的思想,鼓励孩子在校园恋爱,甚至主动给“恋爱费”。不过,这种“门当户对”的速配相亲方式,也令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有些不适,一位同学说, “虽然相亲高效、方便,但我总觉得它太功利了,其实就是标签的对等化,你什么条件我什么条件,双方把需求一说,成就成?!?/span>

名校变单身重灾区 女生相亲比例高出两成

“这是第五次举办千人单身联谊活动,今天的活动超过1000人了,年龄从1987年到1999年的都有?!备咝5ド砟信甑幕鸨潭炔唤鲈谟诖?,该平台数据显示,79%的活动嘉宾是985、211高校学生,清华人数最多,数理专业最有人气,名校似乎已沦为单身重灾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次的活动女生比男生多出两成,北京地区的高校中,男女比例失调的报名者通常更积极?!跋嗲孜幢厥苁Τさ娜峡伞1热缥宜诤5砬г郝返哪巢凭啻笱?,学校和社团就不是配合。有的老师觉得我们这种方式不入流?!币晃?990年生的男同学向北青报记者坦言。面对质疑,同为90后的时艳强坦言,“33%的大学生受限于自己狭小的社交圈子,难以遇见合适的另一半。我们只不过提供这个平台来帮大家?!?/span>

沿革

从当年禁令到如今默许

校园版“非诚勿扰”、“合约情侣”日趋火爆的背后,是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恋爱交友方面的管理政策日趋宽松。上世纪80年代,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如今的怕“被?!倍鞫龌?,大学校园的恋爱观折射出社会婚恋观念的变迁。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至今还记得1987年前后,他所在的学校为防止学生在校园谈恋爱,专门设立了恋爱纠察队的往事?!按合闹?,我们晚上放学后,纠察队就在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巡逻,发现情侣就会用手电筒的光照他们,提醒他们尽快回寝室。如果还是没有离开,就会上前批评?!倍啦於佣釉敝饕茄1N来Φ谋0惭猜叨釉保灿胁糠质茄岷屯盼刹?。

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大学对于学生恋爱的态度开始转变。到2005年,我国不再限制在校大学生结婚,大学对于学生恋爱甚至结婚,逐渐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默许态度?!肮芾淼姆趴彩视α私昀粗泄质瞪畹那楦斜淝?。社交频率和社交媒介的发达,让人们也渴望通过实体交往来挽救日益疏远的人际关系,通过交往,收获友谊或爱情,我个人是支持的?!泵分绢阜治龅?。

海淀区一知名大学的高校辅导员高珊(化名)受访时也表示,大学生自主交友恋爱,这是时代的进步。他说,大学生交友恋爱甚至结婚,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学校不应多加干涉。(文/记者 刘旭  摄影/记者 魏彤)

声音

“剩女”社会焦虑或致相亲低龄化

在日常的青年交往研究课题中,梅志罡还发现,如今的大学生交友相亲呈低龄化趋势,这种现象源自“剩女”社会焦虑的传导?!拔颐窃诘餮兄蟹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三大二的学生也对没有谈恋爱一事很焦虑。大学不谈,以后成剩女就惨了。这其实是我们社会传导给他们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来自于社会和大众对剩男剩女的标签化的片面理解,大家有?;小!?/span>

对于大学生集体联谊的线上线下活动,很多商家也借机捆绑做生意的现象,梅志罡表示,无论商业活动是如何参与,依然要倡导一种健康良性的婚恋观念。流行元素被年轻人更轻易接纳,但大学恋人仍应以志同道合为基础,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生活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