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09:18:44
白鹇翎毛华丽,雅俗共赏,自古与中国的人文精神相连,有人视之为吉祥鸟,有人称之为“闲客”,还被人称为“林中仙子”“白衣王子”。白鹇是国家二级重点?;ひ吧铮淙馊胍┎怪幸娣?,有很高药用价值。
谈起白鹇掌故,经营“白鹇谷”的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村民杨水清如数家珍:春秋时期的师旷所著《禽经》记载,白鹇“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初宰相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表达对得到珍禽之后的欣喜之情。北宋诗人梅尧臣有《白鹇》一诗,写下“乔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鹇”的赞美。
传说南宋末年,少帝赵昺在广东新会崖山时,当地人献上一只白鹇,他十分喜爱,亲自喂养舟中。后宋军战败,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白鹇见状在笼中悲鸣不已奋跃不止,最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之为“义鸟”,在崖山慈元庙左侧建一座白鹇冢作为纪念。
明清两代,五品文官的补服,上面的图案都是白鹇,这主要源于白鹇性情耿介,是正直的象征;羽毛洁白,是清廉的象征;神貌清闲,代表处事从容不迫;不与众鸟杂,代表洁身自爱,不与人同流合污。
白鹇是云南哈尼族的图腾,自古以来,哈尼族一直流传着白鹇报喜、白鹇救人等神话故事,出现了装饰、绘画、雕塑、舞蹈等多种类别的白鹇造型艺术。白鹇还是广东省“省鸟”。
“白鹇总是栖于高处,爱干净,每到下雨,它就在树上不飞下来了,因为落到地上容易把羽毛弄脏了,也就是说宁可饿着等雨停,也不愿飞离高枝!”杨水清说:“古代一些有节操、清廉的官吏,爱以白鹇自许,皆因于此!”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