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14:45:45
2015年元旦前夕,在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的人们发现一个细节:总书记办公室书架的显著位置,放着一本《群书治要》。这部由唐代魏征等人遍览四史六经、诸子百家编成的匡政经典,并非偶然出现在电视镜头里。它可以看做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中华经典当中挖掘当代价值”的一个象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比如,大家都感到,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讲话和文章,有独具个性的“习式风格”,其突出特点是善于用典。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他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幸运的地方,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幸运的地方。今天,中华民族正肩负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我们更应该从五千年历史中去汲取智慧,植根于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凝聚共识,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提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历史渊源。让国家治理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是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与使命感,能极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治国者应该注意三十年和一百年的治国经验。以前,人们常常提及“李约瑟难题”,苦苦思索为什么“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今天,又有人提出新“李约瑟难题”:“中华民族何以能在改革开放后如此短的时间里,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初访问欧洲时给出了回答: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就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没有创新性发展,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走向未来。王兆雷先生新作《国家治理的文化根基》一书从中华文化的文化传承、政治演变、经邦济世、德治法治、社会风气、教而育之、中国国粹等角度用策论、评论、政论的角度给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自强不息的历史渊源给予了全方位的树立和解读。用自己富有创见的行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从“过去完成时”成为“现在进行时”,成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成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种读书人的家国情怀,令人心生敬意。
【图书目录】
序一:从模仿到反思的凤凰涅槃
序二:植根中华文化 凝聚共识力量
上篇 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
一、国家治理的基础——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王道
三、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吗?
四、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社会理想的论述
五、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精神——文史不分家,文武不分途
六、中国盛世时期任用官员的历史警示
七、历史节点的关键人物--解读元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中的重要人物
八、浅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君子品德的人文要求
九、中国传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价值趋向
十、《春秋》如何责备贤者
十一、文化背景与国运
十二、浅论美国文化的利弊
中篇 全球视野与大国治理
一、孙中山判断世界潮流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二、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三、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四、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五 、国民党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六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当性——中华民族的历史趋势、文化根基、人心所向
七 、郡县治、天下安的再思考
八、千万不要破坏我们的文化根基
九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十、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自信心
十一 、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家国情怀
十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政治清明、长治久安的基石
下篇 全球视野与大国治理
一、曾经辉煌一世的文明古国现状
二、近代以来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三、近代西方传统的政治观念——强权就是公理
四、中西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
五、中国传统政论家与西方政论家的本质区别
六、西方政论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误解
七、西方政论家对中国的预测为什么总是失败
八、和平与发展——一带一路一文化
九、中国未来的希望在西北
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法社会学评析
十一、文化背景不同,治国理政的观念也就不同
十二、中医和西医如何造福人类
十三、搭建沟通的文化桥梁(今日谈)
十四、增强外交涵养,讲好中国故事
十五、中华文化给世界文化应有的贡献
后记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参考文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