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卢福成:普世价值的中国“范”

2016-11-06 00:08:39

字号
我们知道,孔子继承《易经》和三皇五帝的智慧提出的“天下为公”的天下大同理想,主要是建立在礼乐兴盛基础上的道德社会。实际上过去很多朝代都曾达到某种程度的天下大同。比如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是继汉武帝之后最致力于大力提倡孔孟之道的皇帝

我们知道,孔子继承《易经》和三皇五帝的智慧提出的“天下为公”的天下大同理想,主要是建立在礼乐兴盛基础上的道德社会。实际上过去很多朝代都曾达到某种程度的天下大同。比如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是继汉武帝之后最致力于大力提倡孔孟之道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在统一的中国各个州下令建造孔庙的皇帝,他缔造了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的伟大唐朝。在那时候真的出现了孔子提到的大同社会的标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深远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各朝代,并波及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整个亚洲。

唐朝的命名是尊崇尧舜时代尧帝的国号“唐”(李渊之前被封为唐国公),唐朝从文化思想上完全宗古,在礼法上尊崇周代《周礼》的典章制度。“贞观”一词来源于《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是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道,是至正至大的展现于世人和万物面前的。进一步理解,天地的大道是明明白白、利益一切万物的。

用一句现在西方式的逻辑来套的话:天地存在的合法性是任何人都不能撕毁的契约…唐朝人立志要把天地的大德应用到国家治理的框架中,作为各部门的准绳,造福人民大众。

贞观之道因为是正道所以在人世间也是王道的根基,统治阶层如能效法天地,大公无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必然万民拥戴。“观”除了彰显的意思外,还有观查、观看的意思。“贞观”之道对于我们自身、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正道。如果我们大家每个人看他人及事情的时候也能像看待天地一样,毫不怀疑它们的公正和公平。社会自然就会和谐,净土也就在眼前。当然,做到这样非常难,在中国,除了尧舜、成康时代,就要数唐代贞观、宋仁宗等少数时期,几乎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唐朝的繁荣和昌盛体现在方方面面。唐朝的影响力,深深的影响了整个东亚的国家社会意识形态。日本与朝鲜半岛完全拜服,全盘接收了唐朝政治、宗教以及文化,基本上是把衣食住行等等一切能学到的都全盘复制过去的。唐代的日本有一个朝代,学习了太宗一朝的典章后,把这些典章制度、文化礼乐全部吸收、复制到自己的国家后就干脆也叫“贞观”。所以现在文化界有个说法,要想看唐朝是什么样子,到日本去就知道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人家保存的完好如初。有很多中国唐代时期的建筑都保留着。比如《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唐太宗命令魏征等大臣编著的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献辑录。在中国唐代以后就失传了。到乾隆时期才通过两国的文化交流重新返回到中国大陆。

贞观时期,出使印度的唐使王玄策,在目的地国家动乱之时,可以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借到两个邻国的兵马,灭掉这个刚成功政变的政权,把篡权者绳之以法,押解到大唐听从太宗法办。中国的邻国,西北和北方各个少数民族都把唐朝的国君叫“天可汗”,整个东亚完全被唐朝的恢弘气度折服了。有史为证:贞观二十年,太宗经历了一生唯一一次军事失利之后,宣布停战班师。当时守城成功的高丽将士,看见大唐兵容齐整的撤退,全部跪倒在城墙之上,目送我仁义之师回国。其实唐军只是损失二千人马,而高丽人折损了十万之众。这在人类战争史上以最高礼节为结尾的奇闻,我们作为后代,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个仗到底是怎么打的,这里面蕴含的珍贵启示到底是什么。

唐太宗历来被称为有道明君,不仅表现在他的文治武功上,更表现在他的胸襟气度上?!蹲手瓮分械囊欢喂适氯萌硕晾床唤嵛铺诘钠日鄯?,更感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伟大:“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薄叭ニ晁萏煜滤狼舴踩倬攀耍奕硕剿?,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p>

上面司马光说的是唐朝贞观六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亲自考察“死刑五复奏”的成效。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着来年的死刑。

太宗历来不主张严刑酷法,而是务求宽简。他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因为死刑至重,事关人命,在死刑审核的程序上,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就是定刑部门定刑,审核部门审核是否有冤假错案,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后来,因误杀一名大臣,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又规定了五复奏。

这些关在监狱里的死囚,都是经过了五复奏程序,实际上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即便如此,太宗还是本着宽仁的精神,跟这些人进行了平等的、推心置腹的交流。

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因太宗是人所共知的仁君,他们的表情或者言语中向皇帝表达了临死前想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儿的强烈渴望。太宗略加思索便当众宣布:不加看管的放全部死刑犯回家过年并料理后事、安顿家小,他与死囚们达成君囚之约:来年九月初四午时(11-13点)前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死囚们情不自禁地大声承诺一定如期返回...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信用可言,到时不回,您可怎么交待呀!要三思而后行啊!”

太宗坚定的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诚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p>

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大的冒险,死亡之约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扇么蠹蚁氩坏降氖?,死囚们果真被太宗的诚心感化,遵守了约定,390名死囚无一爽约。

这个君囚之约轰动了朝野,九月初四这一天在长安城150米宽的朱雀大街上站满了大唐的官民,大理寺的监狱门口更是人山人海。从早上开始,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约定的时辰到了,数一下人数,389名,就差了一个。

狱吏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开始发牢骚,就连死囚们都仿佛受了奇耻大辱愤怒起来,他们忧心如焚,不是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

目光又都转向了太宗,这位年仅35岁的领导人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说“再等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个人可能不会来赴约了,年轻的皇帝即将要为他的行为而失信于民。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车轮转动的吱嘎声,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了,更近了,从牛车的车蓬里探出一个人的头,清瘦,蜡黄,一脸病态,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结果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

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因为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死罪全部赦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诚信重于生命。

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力量!我们想,这应该是全人类最伟大、感人的守信精神的典范吧。

我们猜想,如果马克思生活在贞观时期的唐朝,又目睹了这一切,他思想作品的描写,一定会是受这种诚信精神的感染的。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思考,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文革这个五千年以来的最大文化浩劫之后,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基本上被割裂而断代了。很多优秀的传统都已经消失殆尽。注重道德礼仪的精神也基本不处于目前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需要强有力的精神保障。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还远没有树立起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信仰和宗教的很多事情在现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变得愈发纷繁复杂了,我们的历史也就快要被新的、源于西方的思潮淹没于无闻。

经济建设在任何时代都是国家的重心,关乎国力民生的大事永远都是正道。但我们还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中国人自己的灵魂。那样伟大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德和智慧,我们何苦弃之?又弃之何来呢?丢弃之后,我们民族的灵魂便会完全迷失。

孔子在《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人世间最大的学问是把天地日月一样的至大至刚、至柔至顺、至正至明的阴阳之道广泛传播,让天下人都能明白、效法并应用于生活。领导对待人民象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珍惜,老百姓也懂得互敬互爱。在恒常能没有私心的情况下做事待人,基本上就是善的极致了。后面讲了国家繁荣富强安定团结的条件是:国中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能把人做好是唯一的大事。这样的学问,我们为什么不倡导呢?就像《堂堂正正一辈子》一书所说的一样,归根结底,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所系,全在做人!

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之道,就是做人的次第。道家的“返璞归真”是做人的归宿。佛家的“见性成佛”是做人的极致。从儒、释、道三个字来分析:儒,人之需。道,人必须遵循自然之道。佛,一个人要在不断回头和反省的路上才能觉悟成佛,而佛必须践行慈悲和智慧的利他精神。

有了中华文明这个光辉灿烂、光明普照的瑰宝,我们党和国家就在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精神大厦上有了质的飞跃。毕竟一个是五千年的内涵,一个还不到二百年。因为“天下大同”和“共产主义”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到达顶点的伟大理想??!

达成这个理想,根基还是人伦之道!

现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大潮引发了无数在传统中国亘古未有的种种现象。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贪污腐化的屡禁不止,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各种查无实据的信仰漫天飞等等...

这些已经危及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种种现象,追根溯源,我想每一种都与大众思想信条普遍偏执于物质利益的索取,而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解和继承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人都说是与中国人没有了信仰有关。我想每种现象和事件都有它形成的原因,而原因往往是极其复杂繁多、难以完全把握的。但总体来说还是逃不开信仰的迷失这个范畴的。

在伊斯兰世界,宗教直接代表了信仰,在欧美,意识形态上也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主导的。基于宗教普遍具有导人向善的普世价值和相对统一的意识形态,所以有宗教信仰国家面临的问题往往不同于目前我国的问题,很多时候,相同的问题也并没有我们面临的严峻。

在现今科学日益昌明的世界,文化又趋于多元化。佛教在科学精神昌明的西方迅速传播,而基督教则在中华大地上大有风起云涌之势。我们国家虽然科学素养普遍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的道德文明迷失了的当下,科学却奇怪的成了新的信仰和图腾...

有感于这些现象,笔者有着深深的忧虑。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在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尝尽苦头,但都没有丧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基本特性,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绝。五千年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边患,在今天得以解决。随着元朝谢幕、满清的收尾,蒙古族和满族为代表的各族同胞们因文化的合一、经济的发展而彻底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少数民族的命运在我国,完全不同于北美印第安人的命运,印第安人悲惨的被杀戮殆尽,成为美国历史永不光彩的一页。

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的这个伟大成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它依靠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道德品行和坚韧不拔的个性以及深沉高远的智慧。而形成这些要素的根本还是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所以?;ぶ谢幕?,就是?;の颐亲约旱墓液透髯迦嗣瘢褪潜;の颐堑淖铀铩?/p>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诺贝尔奖得主探讨了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这次会议的与会者有75人,其中有52名科学家。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与会者讨论了艾滋病、保护环境、人权等问题。法国总统密特朗参加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一九七〇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言。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原载1988年1月2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

我想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孔子,能得到如此崇高的的荣誉,肯定是他非凡的智慧深深的震撼了与会的科学家们。非常有趣的是,当现今的中国人言必及科学的时候,那些获得巨大成就的真正的科学家们却正在虚心的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孔子学习。

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欧洲一次国际会议上大声疾呼,“能够真正挽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后来英国国会立法佛教成为英国各中小学校正修课??咸乜?Kent Country)为全英国最大之州郡,也拥有最多学校(共有六百三十所中小学校)。该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议决公布,并指示其所管辖的所有学校,选择佛教为第二宗教必修科。
  据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韩利普先生(Mr. Hannibal)所言,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教育部宗教组的官员,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乐意,并积极促成佛教在每一所学校成为正修科。

习主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核心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代表中华文明的是儒释道文化。三家的思想的复兴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明是博大精深的,因为他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所有的文明都可以向这里汇聚,最后形成精神信仰的汪洋大海。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中国历代信仰、提倡的儒释道是三教一体的,归根结底是圣贤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借助儒释道三家的信仰,把中华民族培育成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儒释道三教蕴含着我们人类智慧的宝藏。在中国,揭开这三家为主的“宗教”的神秘面纱,让它们智慧的光芒再次闪耀于中华大地,从而继续利益我们的人民大众,为我们造福,振奋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操、坚定我们的意志、滋养我们的心灵、增长我们的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再次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从而为我们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我们要认清宗教的真相,不要再让我们的人民被各种不明所以、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而迷惑。让各种宗教代表的利益他人、导人向善的核心价值重新汇集到无穷智慧的中华文明的大海之中,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吧,让我们中国人再次以伟大的道德情操和深远智慧领航世界!

文/卢福成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