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6 00:04:13
文/卢福成
过去的中国,文化五千年不断的秘密是:"道德治国“?!暗馈笔侵泄四谛牡淖罡咝叛龊椭占胬怼!疤嫣煨械馈钡奈按罂诤殴岽┰谥泄糯嗜酥臼康南酪寰裰?。而阴阳就是道的内涵,一阴一阳之谓道?!钡隆熬褪亲匀还媛伤瓜值墓τ?,是真实和长远利益的代表。
而孔子也倡导说“志于道,据于德”。而老子则干脆就被后人被称为:“道德真君”。
中华民族不同于外族最显著的特征是把礼教置于一切之上,而礼教的核心无非是道德。道是自然规律,德是自然规律给予尊重它的万物和人类的最大利益。所以古人倡导人们效法自然,崇尚源于自然的道德而利益大众。道德教育贯穿着儒家的“修齐治平”之道的始终,无非为是为完善我们民族的品格和民众的人格而服务的。在中国,宗族的族谱和家族的家谱是中华文明传绪的一大特征。家谱的效能,把中国人牢牢的系在由三皇五帝起就开始构建的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的体系当中。每一种姓氏起源,大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而他们都是道德和智慧的楷模。家文化成为承载圣贤之道的主要载体。四大贤母的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就是得益于母亲的家庭教育而成才?!懊夏溉ā钡亩斯适?,至今感染者我们。故家风正、国风清!
道德绝不是说教,也不是某些以阶级的概念分化的割裂的史观。因为既然以道德为全民族的最高准则,所以它必然凌驾于阶级之上,无论生活在哪个阶层的人,都是要讲道德、懂礼教的。故《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最主要的是中国人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讲的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和谐。所以尊重天人合一理念的中国人,从自然的天地之道中发现了万事万物各自遵照自己的位置并行而不擘的规律,从中总结出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为民之道。大家各安其位,各正性命,各得其乐。以尊重他人福祉的道德为最高准则,大家都会自然懂得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安自己的私心。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社会基础就是道德。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之上的礼义盛行,而不是没有尽头的争斗!这些历史的真相,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应该深深懂得。
所以明了这一历史的精神核心,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朝代可以更替,历史却没有人敢歪曲。传统更没有人愿意去亵渎。无论是五胡乱华时代还是蒙古人的铁蹄还是满清的统治。华夏文明的主干,道德和礼教一直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世世代代延续着,躺漾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而不变色,明显具有超越全世界所有流传下来的文化和宗教的生命力!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也更说明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古往今来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理应发自内心的能认识到自己文明的伟大!信仰源于诚敬,诚敬源于理解其道德的崇高和其智慧的伟大。
这里稍带提一句,目前很多人都欣赏的美国文化,核心就是契约精神。美国的契约精神,不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基督教人权平等的价值体系之上而构建。是强调公民“权利”的社会,但不尽纳税人的义务,单极的公民“权利”同样也是讲不通的。他与华夏文明有共通之处。平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决定了他的包容性。
平等的道理其实很深刻,道德其实是自然规律的总结,进一步说是因果律。如是因,得如是果。诚然,因果微细难明。但总是有规律可循,有理可明,有人事可证的。善恶有报的因果律本质上所展现的,就是平等。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在根本的层面上,很多自然法则都是人人平等的。其实,有很多事情有待我们去细心挖掘,然后考验于人事。比如孔子在《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关键一点,就是这个”积“字”,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
礼教需要代代相承方能为继,所以中国是全世界最懂得尊重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的精神是令人惊骇的。
中国文化的命脉可以说全在史官制度上。在古代,“史”本身是会说话的,因为它是人?!端滴慕庾帧吩唬骸笆罚鞘抡咭??!本褪恰坝帽始鞘碌娜恕?。后来又发展成记录国家大事的文职官员,也包括在君王身边负责卜筮、星历以及记录起居的人员。
《春秋左传》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赵盾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于是他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史官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工作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后来,孔子听到了这件事,他评论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写史书以不隐藏真相为原则)?!庇κ艿匠圃?;赵盾也是“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因为史书不隐瞒的原则而受到责骂)”,实属冤枉。从此,后人便把“董狐之笔”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加以颂扬。
中国历史上有籍可考的最早一起屠杀史官的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重臣崔杼(zhù)的老婆棠姜,容貌美丽,被国君庄公姜光看上,两人眉来眼去,勾搭成奸。姜光常常趁崔杼外出时跑到他家与棠姜淫乱,并把崔杼的帽子赏给别人。崔杼发现后,愤怒异常,设计捉奸。
他谎称外出去看病,不能上朝议政,淫欲如火的姜光觉得这是找棠姜寻欢的好机会,他到了崔杼府上,见棠姜不出来,还以为不知他圣驾光临,便抱着柱子唱歌,企图勾引她前来承欢。哪知崔杼早有准备,此时大门忽然关闭,埋伏在暗处的武士一齐冲出,姜光见势不妙,慌忙跳墙逃走,被武士一箭射中屁股,从墙上一头栽了下来,武士们遂上前将这个淫棍乱刀砍死。
齐庄公虽然因与大臣的老婆通奸而被杀,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于是齐国的太史对这一大案做了记录曰:“崔杼弑(专指臣对君的杀害)其君?!贝掼檀笈?,杀死了齐太史,齐太史的儿子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之,齐太史的弟弟又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了他,最后齐太史的小弟弟接着写“崔杼弑其君”。古代史官多是家族世代相承的,远在外地的南史氏听说崔杼连杀史官一家三口,也毫不畏惧地拿着简册赶往都城,准备照写,而老百姓此时已经义愤填膺了。崔杼见如此杀下去,不但不能掩盖自己弑君的事实,而且反而会使民怨沸腾,只好罢休。南史氏听说崔杼不再杀人,才放心地返回住地。以崔杼当时的势力连杀死国君后都能够稳住大局,但却不能迫使史官为其隐埋罪行,中国古代史官坚不可摧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了!这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流下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用他们生命力写就的历史,是真实不虚的!
齐太史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直笔写史的精神,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文天祥《正气歌》列述正气12例,开篇第一例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p>
中国历史的一大公平之处在于,每一朝代的信史,大都是后一朝的学者来主持修订的。比如著名的《旧唐书》、《新唐书》,是唐朝灭亡之后五代及宋朝的士大夫们修订的。跟唐朝主政者的政治利益丝毫扯不上边,没有任何一个唐朝权贵可以影响到它的公正性。注意这个“修”字,不用编纂、著述等字眼。修史是把可靠的史料拿来,修整完备,证明历史不是由谁来任意编造的。“修”有建一座大夏、丰碑的意思在里面,同时也有古往今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建一座文明大厦的意思。
中国的伟大史官们,是用生命和最高的诚敬来维护着历史的真实性,目的就是为后人呈现出一个“信”字。如果历史没有这个“信”字,没有世世代代史官们一丝不苟的传承,“历史”是不会对当权者有约束力的,也不会对后人提供以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所以“青史留名”就成为了古代中国上到天子、下到庶民的所有仁人志士的最高理想,这难道不是一种影响力最大的普世价值吗?
由此我们联想到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以德为主的。比如举“孝廉”这个制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也就是对亲人、师长懂得侍奉、孝顺、诚敬之道;自己为人处世,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生活懂得节制,不浮夸和糜烂。这样的人如果能放在国家的重要位置上,又普遍的能被国家重用,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是有莫大的好处的。社会的风气都会被扭转。当然,这样的好人,必须是表里如一的君子,不能表面上一套实际上一套。好人当道,国家自然民风淳朴。
孝的本质是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敬人。尊敬人的人,必然敬于事。这个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最厉害的地方。好人当道,敬人敬事,互害的事自然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