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10:10:26
兰大敢于公开截留本校优秀学生,反映了中西部高校的普遍焦虑:自己辛苦培养4年的顶尖学生,在快要出师的时候,却被更加优秀的高?!案盍司虏恕?。
近期,研究生推免工作在各大高校陆续展开。据兰州大学多名希望获得保研名额并尝试申请校外保研的学生反映,学校通过“创新人才”“院士等优秀导师人才培养”“推免辅导员”等项目的名义,变相要求900个保研推免名额中的100多个只能报考本校。
兰大敢于公开截留本校优秀学生,反映了中西部高校的普遍焦虑:自己辛苦培养4年的顶尖学生,在快要出师的时候,却被更有吸引力的高?!案盍司虏恕薄6胖恃芯可吹牧魇?,导致科研水平的“马太效应”——东部地区的高校更强,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更弱。下发一纸文书,堵住学生流动的出口,在高校教育资源尚未实现区域间和校际平等的情况下,多少有点“狗急跳墙”的悲壮感。
只不过,兰大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未必收到最大利益。从国家层面看,教育部在2015年规定推免保研不再区分内保与外保,以推动人才流动。兰大的行为无疑与教育部改革方向相悖,对同类高校起了一个非?;档氖痉?。从个人层面来讲,兰大向自己的学生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使学习很好,也很难到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专业就读——这种预期会逐渐消磨学生上进的动力。兰州大学把优秀学生圈在本校,容易导致学术“近亲繁殖”,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也不利。
学生不断往外跑,根本症结在于高校的学术、科研、管理能力不足。优质生源本是一种重要资源,也是众多高校抢夺的对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利用市场化调节的方法,最终实现共赢:打开学生流动的大门,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自主寻找喜欢的高校。高校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硬实力,让兰大的学生走出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兰大此举暂时缓解了优质生源流失的疼痛,但既没有让全身得到通畅,也没有祛除病根。优秀学生不是高校的自留地,疏通渠道使得人尽其才,才是完善高校保研制度的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