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0 15:38:27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毒貌慰急ā芳钦呓赵谏蕉?0余家具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等新经济要素的“五新”企业调研了解到,当前新经济蓬勃发展,不少企业呈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兴力量。不过,一些地方也存在新经济档次较低,部分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走低,部分生产要素供应趋紧、企业负担较高等问题,制约了新经济进一步发展。
“五新”企业成长势头加快
在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提起山东巨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玉,不少人都知道他脸上的胡子是企业科技研发的“晴雨表”——只要看到他留着长胡子,就说明企业碰到了棘手的技术难题;一旦剃掉胡子,不用问,肯定是难题攻克了。
凭着这股韧劲,成立于2011年的山东巨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已取得30余项专利,一些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暗靡嬗诮改旯狙蟹⒘艘慌蚜?、脱硝、除尘等方面的新技术,加上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我们公司销售额呈几何级爆发式增长,从2014年的200万元增至2015年的1200万元。今年1至4月,销售额已达1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可达1亿至3亿元。”张亚玉说。
近期,和巨亚环保一样呈现“几何级爆发式增长”的“五新”企业日益增多。在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外地客商几十台植保机械的订单。该公司副总经理柳荣新告诉记者,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三个环节基本能实现机械化,但管理环节还主要依靠人力,如施肥打药、田间管理等,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永佳动力瞄准这一“空当”,致力于研发、生产植保及园林等方面的新型农业机械,经营形势一片大好。
山东潍坊高新区的盛瑞传动公司一楼展厅的专利墙上,挂满了这家公司获得的各种专利和荣誉。“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专利341项,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盛瑞8档自动变速器(8AT)专利,是潍坊市目前唯一的中国专利金奖得主。”盛瑞传动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卫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2015年6月,盛瑞传动8AT开始批量投放市场,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比2015年一季度增长154.36%;2016年,在传统产业继续探底的严峻形势下,一季度订单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20%。
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出现新市场,实现了“从零到亿”的爆发式增长。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干线客机提供产品配套,是山东省首家为中国大飞机项目开展高端零部件配套的科技企业。这家公司总经理王肇宇表示,公司2015年刚刚成立,年可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钛合金紧固件2000万件,占国内高端航空航天钛合金紧固件市场份额的30%以上。随着C919干线客机年内下线,企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6亿元。
据山东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介绍,今年以来,山东新增长点不断增多,支撑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服务、新产业等新的动能正在积聚,发展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新业态成长加快。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速渗透,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山东“淘宝村”达到64个,各类电商平台3000多家,电商经营主体120万家;1至2月,山东电子商务交易额1500亿元,同比增长27%;网络销售额117亿元,增长26.5%。
二是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有关部门正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创新公共平台,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80家。1至2月,山东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58.6%和63.4%;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5.1件,同比增加1.4件。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山东电子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66.7%、50%和32.7%。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以上,比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
部分“高精尖”企业名不符实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新经济档次较低,部分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走低,部分生产要素供应趋紧企业负担较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不少企业反映,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等国相比,我国“新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高精尖”企业数量较少,一些地方甚至还有一些“伪新经济”。
从记者在山东济南、青岛、烟台、潍坊、临沂等地采访的“五新”企业情况来看,像济南浪潮、青岛海尔、烟台中集等真正代表新经济的企业数量不多,一些打着“高精尖”旗号的企业“名不符实”。比如,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仅仅是从其他公司购进核心零部件后再组装起“新能源汽车”销售,其实质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组装企业”;有的企业制造“高精端”工业铝材,号称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车间内设备粗陋不堪,工人甚至坐着马扎生产,记者仔细探究后发现,这家企业只是为国内某品牌充电宝做外壳配件……
另外,面对严峻形势,部分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悲观情绪蔓延。采访中,多数企业负责人反映,对今明两年经济发展前景感到担忧,普遍存在“技术研发不敢投入、高端人才不敢引进、新兴项目不敢投产”的“三不敢”心态。
“从我国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当前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正在转换。以‘三高’企业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不能再追加新投资。同时,新经济虽在崛起但体量相对弱小,投资风险较大,市场前景也不明朗,这时贸然进入可能损失较大。因此,好多企业正在观望,期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鄙蕉患摇拔逍隆逼笠档母涸鹑怂?。
山东省发改委调研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仅增长5.8%,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4.4%,同比回落28.2个百分点。另外,在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研发投入的意愿有所减弱,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仍习惯于简单的规模扩张,推动企业转型的动力不足。
与此同时,部分生产要素供应趋于紧张,企业负担仍然较高。多家企业负责人反映,当前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很难招,哪怕开出高薪也留不住人,企业只能招了普通工人培训三五个月之后再使用,成本大幅增加。
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对300家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缺土地、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劳动力成为制约部分企业发展的瓶颈,占到调研企业总数的62.3%。据山东省发改委测算,虽然山东实施了一系列降成本的政策,但目前企业用电、融资、人工、税费、物流等成本仍然偏高,今年1至2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元。
扶持对象须“去伪存真”
多名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认为,要想促进新经济发展壮大,有关部门要“去伪存真”,将“真金白银”和扶持政策用于真正的“新经济”主体上。
首先,要研究出台专门针对“五新”企业在融资、科研、设备进口等方面一揽子扶持政策。不少企业反映,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进相关项目审批中,新兴产业、新业态缺少政策扶持,土地、信贷、投资等政策偏向国有经济、传统行业,民营经济、“五新”企业受益较少。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副总经理杨小平等人反映,与传统企业相比,部分新经济企业“无形资产”占较大比重,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较少,希望在融资方面能有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优惠政策。
部分基层干部希望,对企业使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科学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试验、分析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国家有关部门可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对提供服务量大、用户评价高、综合效益突出的设备供给方,每年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还有部分“五新”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能够以购买服务方式,向“工业云平台”购买基础软件服务,免费向线上企业提供一年期的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工程服务、现状诊断、生产保障等信息化集成服务。另外,对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范围的先进技术设备等,给予进口贴息扶持。
山东部分干部提出,要以山东半岛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创新体制改革,争取三年时间取得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大成果,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形成“走在前列”新引擎。
其次,针对国际上“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应加强对高级技工、企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肇宇、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荣新等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高高级技工的培训补助标准,大力实施新型学徒制试点,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另外,希望能够实施企业家免费培训计划,每年选派若干名企业家到境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实习研修,并联合国内著名高校、知名专家等,举办转型升级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综合能力。
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提振企业家未来经济发展信心。多名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建议,有关部门可通过加大新经济宣传力度,继续多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逐渐降低某些垄断领域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企业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寻求国外新商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振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