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10:55:28
第二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暨“国家级新区与拓展发展新空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浙江舟山举行。论坛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舟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海洋大学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家级新区的代表和相关领域学者80余人齐聚一堂,探索新区创新实践。本报特编发部分学者观点。
发展面临四个转型
何建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的发展面临着四方面的新变化: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求新区承担一般的增长极功能,更要承担具备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功能,从过去只具备“极化效应”的增长极向具备“扩散效应”的增长极转型;新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新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从过去的“出口导向、工业优先、投资驱动”的模式转变为“更多依靠消费、依靠服务业、依靠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新的发展理念,要求新区的发展要从过度强调增长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战略和制度,要求新区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从过去的外生优惠政策接受者转变为自发式内生制度的创新者。
周建军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城市是国家级新区的基本组成单元,任何一个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体系的建设。当然,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追求,这是城市前行的灯塔,国家级新区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全面提升规划水平、严格执行规划要求、创新规划管理顶层设计,本着人文关怀为重、公共利益优先、高效永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专业的规划制定和系统创新的制度支撑,拓展发展新空间。结合舟山新区的城市梦想和发展愿景,我们应坚持高标准精心规划、高水平精美建设、高效率精准管理,坚定不移的打造环境最优美、产业最优质、发展最绿色、社会最和谐的海上花园城市。
让创新因素起“化学反应”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自30多年前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到20多年前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再到近几年不断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其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十分明确,即要从体制和制度创新入手,创造一个新空间,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和发展。这里,体制和制度创新本质上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让各种发展的因素(创业创新、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等),发展的条件(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等),在新空间内聚合,使之产生“化学反应”,促使新空间真正具有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结构。如果我们以此来观察这些特区、新区,无疑,深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深圳的南山更是成为中国的硅谷。而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这个“化学反应”如何形成?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是政府必须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就坚决退出,交给市场,交给民间。
建立高端智库体系
黄建钢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新区”的概念已经赋予新区创新使命。一要创新跨行政运行。新区设置基本上是跨行政区划的,所以新区的运行者一定要掌握一种跨行政区划的运行、管理和治理体制。二要创新衡量发展标准,以“生态GDP”为标准。三要创新发展理念。要针对20年后甚至更长的中国社会发展态势及其问题制订规划。四要创新制度。挖掘行政权力内的政策空间。五要创新现代行政。从“决定型行政”转向“决策型行政”。六要创新决策咨询系统。率先建立一个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共同组成的高端智库体系。
王晓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国家级新区贵在一个“新”字?!笆濉笔逼谖夜媒胄鲁L螅葱抡铰砸丫晌平夥⒄鼓烟?、突破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新区要切实发挥好在国家层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区域层面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就必须把创新放在首位??梢运担葱率枪壹缎虑⒄沟母径?。国家级新区可以在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型经济、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