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15:56:02
6月8日,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北京)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郡王府敦煌艺术馆举行。此次研讨会是第十四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度研讨民俗文化?;ご?、设计创意和品牌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共同推动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研讨会现场签约文化项目7个,协议金额366.17亿元。
4月29日,“荷包飘香百年高校”——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庆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吕文亮表示,此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地方文化协作的平台,庆阳将依托北大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ご?、宣传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民俗庆阳新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融合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驿站,淳朴、包容、智慧的庆阳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底蕴丰厚、特色浓郁、个性突出的璀璨文化。庆阳是周王朝初兴之地和周祖农耕文化之源,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农耕文化之先河。庆阳是中医鼻祖岐伯故里,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并称“庆阳五绝”,是传播“丝路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331项,拥有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1人,各级民间艺术大师769人,民俗文化产品达到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其中,“环县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阳香包绣制”等5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名录。
庆阳还是红色文化富集之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庆阳市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结合,大力扶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突破突围发展,大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ず臀奈锉;すこ蹋迪至宋镏饰拿饔刖裎拿鳌八崾铡?,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庆阳民俗文化产品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欧盟、日本、俄罗斯、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城乡群众创造了低门槛的就业岗位和“短平快”的致富门路。2015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04亿元。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推进,庆阳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庆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庆阳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应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向西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外贸质量和对外投资水平,不断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表示,庆阳将发挥丝绸之路源头地区的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以民俗民间文化为重点,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为丝绸之路旅游大发展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推介庆阳的民俗文化,增进庆阳与国内外的互动交流,中国文化交流网大型专题“我眼中的China·庆阳”于近日上线。该专题下设“庆阳简介”“历史庆阳”“经济发展”“印象庆阳”“旅游攻略”“聚焦庆阳”等多个栏目,从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民俗、旅游、非遗?;さ雀鞲鼋嵌?,以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多种方式向人们展示和推介庆阳的文化魅力,聚焦庆阳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与行动。专题特别设立“网友互动”栏目,旨在广泛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参与,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和他们对“新丝路”的殷切期待。
据“我眼中的China”项目负责人徐蕴峰介绍,除了此次上线的“我眼中的China·庆阳”网络专题,“我眼中的China”还包括以城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展、图书出版、纪录片拍摄、新媒体访谈等一系列外宣活动。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国际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外国企业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靠近中国、走进中国。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步入务实合作阶段,地方政府对接“一带一路”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地方版项目库也从2015年起密集启动筹建,2016年不少项目已经落地开花,有些已经开始早期收获。为此,“我眼中的China”特别聚焦“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深度关注、权威发布、系统解读相关省市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方案与行动,围绕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广东、福建、上海、深圳等省区市陆续推出多个子项目。
由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平台、中国文化交流网承办的“我眼中的China”国家外宣品牌是以促进人文交流为主旨,以全媒体传播中国的城市、人文、经济建设、文化旅游、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大型外宣工程。该工程通过网络专题、影像展览、纪录片制作、图书出版、对话访谈、新媒体事件跟踪等整合营销方案,真实记录和反映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新常态,对外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巨大进步,搭建起一个展示中国形象、开放交流的互动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