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危机中的发展与发展中的?;?/h1>

2016-06-17 09:56:47

字号
以“黄金十年”来描述国民政府南京建政后十年间发展的历史,已经成为学界一种比较流行的表达。

?;械姆⒄褂敕⒄怪械奈;?/span>

——民国“黄金十年”的历史实相

以“黄金十年”来描述国民政府南京建政后十年间发展的历史,已经成为学界一种比较流行的表达。这种说法认为,这一时期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军政建设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树;但现代化工业的推进及其成就,无疑构成其所谓“黄金十年”的根基。经济史学者的研究提出,1912—1936年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9.4%。仅就工业化或者现代化建设成就而言,“在抗战前达到了旧中国经济史上的最高峰”(王玉茹、刘佛丁、张东刚)。历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演进,而是复杂的多面相的有机整体。拘执于一端,或可清晰勾勒或凸现其事体本末,但却常常以此而忽略或遮蔽另一端(或他端)的事体,从而难以获得全面而真实的历史认知。

“黄金十年”使中国工业“已具雏形”

近代以来,以现代化为指向的工业化进程的诉求始终构成民族复兴的主导取向,“我国机器工业,肇始于同光,建设于清季”(龚骏)。自1863年江南造船厂创设现代工业开始,工业化趋势奋然而成时代之潮流,“朝野上下,公认新式工业之提倡,乃救世匡时之上策?!保薅匚埃?/span>

民国十年之建设既是晚清同光以来的历史延续,也有着新时代的努力和追求。肇始于清末的现代工业,“盖有八十年于斯矣?!惫裾岢霭舜笳咭睿刺岢龉?、振兴农业、鼓励垦荒、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整金融),并成立国民经济建设总会,发起颇具声势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而及于工业建设之影响,较之过去任何时期,实为巨大。”仅就工业投资额而言,诚为世人所瞩目:“自民国十六年以来,七八年之内国人投资一种新工业资本超过百万元者,几如凤毛麟角,而二十四年以后,则百万元之工厂,乃至千万元之工厂,均甚多。如中央机器厂、中国酒精厂、永利公司铔厂,以及最近筹备之各工厂,资本即以千万元计。”时人评论此为“工业史之新局面,可以大书特书者也”。

确实,抗战前国民政府还拟定了三年重工业发展计划,如不发生战争,在可预期的七八年间,可望在钨矿、锑矿的开采和钢铁冶炼工业建设上取得成效,如“炼钨厂,每年出三十万吨优良之钢,可供中国一半之需。”(沈雷春、陈禾章)基于工业增长的事实及其数据,不难断定,民国建政直至抗战前夕,“我国工业可谓已具雏形”(洪丈里)。

“黄金十年”时的农村陷入“总崩?!?/span>

现代工业的快速增长不过为其整体历史进程之一端,与现代工业增长态势相伴随的中国乡村却陷入严重而持续的?;?。孙晓村、张锡昌以《一个农村经济崩溃的过程》作为《民元来我国之农村经济》的开篇之题,显然既不是故作危言耸听之论,也不像如今一些学者所言乃民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化”的主观想象,而是基于一种基本史实的评判。

1934年《农情报告》(根据二十二省之调查)显示,中国农民的生活境遇较之于英、美、法农民平均数相差太远?!耙匀绱讼列≈鼐┮捣绞?,虽极端节约,农民虽极端勤劳,而不得终年温饱,仅享受水准极低之生活,大多数为赤贫……与美相比相差十八倍收入?!泵拦д吖兰疲?930年代中国农民的死亡率大约是世界上最高的,高于美国死亡率2.5倍,甚至显著高于印度的死亡率。众多关于中国农村调查报告的立场、视角和背景虽然不同(如政府调查、国外机构调查、民间社会调查与学界调查等),但由此呈现的基本数据和概况也还是可供参证的重要资料,可以从其整理的数据和史实梳理中获得一个相对共识或基础性判断。

朱羲农在《十年来的中国农业》写道:“自从民国纪元以来,因为内乱战争及举行新政之故,关于农民的赋税比较从前超过得很远……因此,农民中便发生一种极反动的感叹说:‘倒是专制时代好,民国所给予我们的苦痛太大了!’”时人指出,正是在“黄金十年”时期,“中国农业,近十年来,无疑的已经发生了极端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氖贝卣魇窒匀弧6源?,《东方杂志》的一位记者写道:“农业的中国已开始入于工商业化的时代,于是农民的困苦比从前更甚?!保ā杜┟裎侍庥胫泄础罚┱馐浅骄昧煊虻囊恢秩嫖;且恢帧芭┐遄鼙览!?。它是由政治纷乱、经济破产、社会失序、文化失范所引发的整体?;?。而且,这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而出现的乡村社会急剧衰退的?;?930年周谷城在文章中指出:“结果都市日愈繁荣,农村日益衰落。”“从都市到农村切断了农工商相互间的纽带”,“大都市作了病态的繁荣”,“农村相继破产”(《中国社会之变化》)。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彩谴呈贝窍缫惶寤⒄鼓J狡平夂蟮谋厝唤峁?,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非均衡发展和繁荣的另一极的负效应。在“都市的发展,其反面就是农村的崩溃。使农村加速崩溃的种种事实,同时就是使都市发展的事实?!弊芏灾?,“中国近几十年都市发展的事实,恰恰是破坏农村的。农村加速度的崩溃,便促成了都市的发展……过去几十年的事实却是如此的”(《中国社会之变化》)。

揆诸史实不难判断,乡村?;导噬喜⒉皇窍绱灞旧淼奈;墙窍绫忱牖⒄固葡滤斐傻南绱迳缁?、经济、文化全面衰退危机。傅葆琛在《乡建运动总检讨》中指出:“城乡两区,一个迈进,一个落后,形成一种畸形的现象”(《傅葆琛教育论著选》)。而在南京政府十年间,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日形低落,而日用品的价格飞速上涨……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朱羲农)虽然国民政府也推出了农业改良的措施,却影响轻微,正如何廉所说:“从1927到1937年这一时期,在农业发展上,就全国而言没有超出过计划阶段?!币虼?,仅仅聚焦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增长的“黄金十年”的认识,恐怕既不足以呈现民国前期历史发展的整体面相,也无法揭示其历史发展进程的实相。

“黄金十年”呈现出自身的危机

其实,即使从现代工业增长本身而言,其发展的速度与质性也极为有限,能否以辉煌的“金色”加以定评?其实,时人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已有过较为客观的评估。

据1933年中国统计研究所调查统计,17省之工业(东三省除外),全国工厂不过三千家左右(包括未调查者在内),工人总数为214736人,动力总数马力为226085.45匹。平均每十五万人仅有工厂一家(洪丈里:《民元来我国之工业》)。国民政府“欲急起直追,然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中,于战乱相继,民不聊生的情形之下,亦断难迎头赶上。在人家是以工业为后盾,商业为前锋,在我国则既有前锋,惜无后盾?!保媲寤骸睹裨次夜ど桃怠罚┮虼?,民元以还,中国工商业由传统保守之道路,走上与外货竞争本国市场的阶段。不过,从进出口贸易情况可知,此“黄金十年”间的历史与既往并无明显改观,“只有以传统之土产,谋抵巨量之入超,此一招架方法,数十年来如一日。”打开八十年来之海关进出口统计数字,几乎年年入超,“我国工商业之?;?,迄今没有一日或离?!贝思洌执ひ邓湟喑中龀?,“然其范围狭小更未步上重工业之途,仅有轻工业中之几项主要者,稍具眉目而已。然亦无可讳言……国内基本工业基础尚难奠定,亦不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准?!鄙踔粒懊窆於ㄒ岳矗夜痹诓聘?,连年不断的在向外流出”。

纵向比较中亦可发现,就现代工商业的发展而言,比较乐观之阶段“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时期?!?此间,民国纺织工业“即飞黄腾达……其总数约增加百分之五十左右。多数工商业皆能获得盈利,除此以外,则无时不在不景气空气笼罩之中。”(骆清华:《民元来我国之工商业》)实际上,在1936年前,“中国工业生产通常以一个不变的速度增长,这一事实也让人认为南京政权的政策不可能显著地促成工业的增长。它表明,基本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正在朝着工业发展的方向起作用,而与政权或政府的政策无关?!?/span>

所以,总体上看,在所谓民国“黄金十年”期间,“一则新式工业根本未走上现代化之途,再则受帝国主义之政治的、经济的乃至军事的严重压迫,进步究属有限”(骆清华:《民元来我国之工商业》)。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工业品除丝织品、植物油尚可输出,火柴、卷烟、针织品尚可自给外,其余大部分都不可以自给。现代工业在发展中也呈现出自身的?;?/span>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危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