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11:42:35
哈尔滨市宾县宁远镇洪山村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距离宾县县城近70公里,它被称作县城的“神经末梢”。“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洪山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洪山村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百姓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可始终没有摘掉贫困这顶帽子。可现在,这里在“第一书记”乔国文的带领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秋季,上级下发选派优秀干部下乡任“第一书记”的通知,得知此消息后,乔国文踊跃报名,并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地区去?!叭说纳怯邢薜?,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薄拔嗣穹瘛?,是他做出这个选择简单而纯粹的理由。
被任命以后,乔国文时刻感到“压力山大”,抓好党建、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没有一样是容易的,摆在面前的是一块看似啃不动的硬骨头,“啃不动也要啃,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这座被称为县城‘神经末梢’的村庄打造成宾县的‘南天门’!”工作伊始,乔国文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走村串户,把党员队伍打造成“钢铁保垒”
2015年秋季,在县委组织部召开“第一书记”对接会后,乔国文只身一人来到了派驻村洪山村,那一天下着蒙蒙细雨,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泥泞的屯内路、破旧的篱笆和凌乱的房舍。“农村需要改变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一定要让这个历史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他内心默默地想着。
要想改变落后的现状,抓好党建工作必不可少,没有党员先锋的带头作用,乡亲们是难以富裕起来的。乔国文入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情、民情和党支部情况。经了解,全村共辖5个自然屯,农户850户,其中贫困户就占了253户,总人口3360人。有耕地13000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全村在册党员25人,村两委各项组织制度基本健全。但问题还是很多,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党员年龄偏大,召集、开会、学习、交流都非常困难,而且后续党员存在空缺断档迹象;二是党员群众文化生活环境落后急需改善。针对这一现象,他一方面积极发展年轻党员,按部就班地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另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文化生活环境,经过努力洪山村筹措到县文体局资助的10余万元资金,在村部建设休闲娱乐广场1处,面积1000平米,全部为水泥白色地面;建设凉亭1座;建设休闲文化长廊1处,全长30米。如今,洪山村基层党员队伍就像是火车头一般,带领着全村人一同脱贫致富,奔向好日子。
挖掘资源,发展产业引领脱贫
悠悠的朝阳河由南向北贯穿洪山村,河两岸有川地万余亩,乔国文带领乡亲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预计工程完工后,洪山村将拥有水田7000亩。通过与省市农委的积极争取,新打造水稻育苗小区1处,占地面积336亩,建设水稻育苗大棚298栋。全村水稻育苗从此实现了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
在发展“旱改水”的同时,乔国文又将目光投向了效益可观的蔬菜产业,他充分利用洪山村水稻育苗小区夏季空闲时间,打造了鸿润源蔬菜基地,该基地年种植蔬菜两茬,一茬为叶菜,一茬为果实菜,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15年,通过他的积极争取,又为鸿润源蔬菜基地争取上级政策资金60万元。同时,又在6道沟和7道沟组建了内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沟内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现已承包土地1000亩,用于建设高质量蔬菜温室大棚及畜牧养殖加工。发展产业引领脱贫,洪山村的经济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乔国文深信这条路子走得正,行得通。
勾勒蓝图,宾县“南天门”呼之欲出
到洪山的第一天,乔国文就意识到“洪山是一块未开采的宝玉,就看怎样去雕琢”。任“第一书记”将满一年,原先的疑虑都变成了如今坚定不移的信心。今后,他要将农业发展重点放在结构调整方面,引导群众向优质高效农业上调整,重点推进“旱改水”、“粮改菜”和林下经济,努力将洪山村的朝阳河牌大米、内山有机蔬菜、鸿润源蔬菜以及林下的黑木耳、蘑菇等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引导群众向畜牧业方向调整,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洪山村的肉牛和生猪产业做大做强;引导群众向旅游产业上调整,依托洪山村的山林资源,打造旅游胜地。
一想到洪山村未来的美好蓝图,乔国文就热血沸腾?!笆奔涮欤缓奘奔洳还挥?。剩下的一年多,每一天都要使十二分的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