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公共文化服务与发展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2016-05-19 10:22:19

字号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地都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由谁生产、为谁生产、如何生产、怎样提供等诸多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与发展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地都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由谁生产、为谁生产、如何生产、怎样提供等诸多问题,而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怎样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原创作品、文化活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如何让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后活起来,更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如果能让宝贵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用起来,那么公共文化服务就有了最接地气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也有了生产、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最佳通道,同时,传统文化也将得到更实在的传承和弘扬。

江苏苏州吴江区(2012年9月前为吴江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退思园、大运河·运河古纤道等128处各级文物?;さノ环植荚谖饨窍绺鞔?,无声地传承着古老的吴越文化。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吴江还孕育了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公布了6批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项目共计7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3个。

近年来,吴江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开展非遗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ず凸参幕裉逑到ㄉ杞裘芙岷?。

首先,强调政府主体。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吴江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吴江市戏曲业余团队(票友)惠民巡演实施办法》、《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でㄉ栉迥攴⒄垢僖返纫幌盗姓呶募蟮卦銮苛巳幕挪;ず头⒄顾婕暗恼?、资金、队伍、人才、信息、平台的统筹能力,增强了对各种传统文化?;ず头⒄棺试吹男髂芰?,也增强了传统文化?;ず头⒄钩晒菁叭迦嗣袢褐诘姆衲芰?。

其次,挖掘吴江元素。比如,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同里古镇、周围的自然村和肖甸湖湿地森林公园为核心,对同里镇境内的文化遗产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实行整体性保护。并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举办吴江太湖文化节同里民俗文化专项文艺会演、同里油菜花节水乡民俗文艺大联欢等。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历时一年多精心编创的苏州评弹《袁了凡》,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线,讲述了明朝著名思想家、苏州府吴江人袁了凡为民请命、清廉勤政的故事,传递了袁了凡崇德向善、爱民济世的思想境界。

第三,鼓励社会共建。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吴江创新工作机制,鼓励、吸收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支持企业参与建立非遗展示馆,同时努力探索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新编锡剧《五姑娘》就是对吴江文艺创作社会化运作的有效探索。此外,招募非遗志愿者加入到调研、宣传、展示活动中。保护单位、传承人、专家和志愿者走村、入区、进校园、到军营的“零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活动,让老百姓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さ牧己梅瘴А?/span>

第四,加强基层普及。支持建立业余戏曲团队、民间(营)团队50余个,票友队伍1000人以上??埂拔颐堑姆且拧苯T肮こ?,推进、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つJ?。目前,锡剧、越剧、京剧、木偶昆曲、芦墟山歌、太湖渔歌、平望灯谜、盆烛舞、吴江莲厢等10余个项目在吴江16所学??嗍诳危磕昱嘌笛>侔煳饨幕蔡谩拔颐巧肀叩姆且拧泵夥芽翁?,以每月“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堂体验课”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吴江民间传统文化。

第五,着力普惠百姓。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非遗项目活态展演、非遗展板静态展示、非遗传承人动态展销、非遗书籍免费发放等形式,展现吴江区璀璨多姿的非遗魅力。以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送戏下乡,村村联动”特色文化实事工程为载体,汾湖演出队伍带着芦墟山歌不但走遍了汾湖的每个街道、社区和行政村,还延伸到有关企业,每年送戏400多场,观众近50万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七都昆曲木偶以七都小学为昆曲示范基地,开展昆曲、木偶教学,每年送戏下乡、进学校演出近30场,观众近5000人次。鲈乡书场作为吴江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每年演出场次达330场以上,吸引观众近9万人次。由于节目?;怀P拢闶芄壑诨队?。推出“百姓戏台天天乐”品牌,每年的戏台演出覆盖全区249个行政村,让百姓自己上台演出,过足戏瘾。

未来,吴江将继续采用综合?;?、积极创新的有力措施,大力弘扬具有吴江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各类吴江文化研究、传承、活动主体,大力扶持优秀团队和精品力作,不断丰富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尤其要加强人才培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公共文化的服务创新、艺术作品的创作表演都需要人才。区、镇两级政府要配备完整的管理人员,馆站业务单位要拥有专业人才,要保护资助非遗传承人,扶植奖励业余团队,扩增传习学校。采取服务购买、人才聘请、骨干培训、签约合作等形式,尽快培育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以满足和适应吴江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