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清代状元李振均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

2016-04-22 16:10:38

字号
4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安徽省太湖县文联、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协办,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清代状元李振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4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安徽省太湖县文联、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协办,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清代状元李振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华书局等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围绕李振钧的家世生平、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及其与时代社会文化思潮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志熙

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志熙先生指出,研究李振钧的意义在于,他出生于典型的江南科举仕宦家庭,其成长植根于明清科举仕宦的文化土壤中。农耕经济与文明、传统商贸与科举构成了明清江南社会的基本形态,这正是明清文学的社会基础与表现内容。而科举作为其中一个基本的杠杆,因近代社会的变动而被撤掉,这一社会基础与表现内容也随之不复存在,其中的原因很值得研究,李振钧是一个很好的个案。他的成长与治学都是围绕科举而展开的,科举文化在其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一面,可能对他造成一定的局限。正可通过对他的研究,来了解明清科举文学成就的特点和局限性。针对李振钧的诗歌创作,钱志熙教授认为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形成虽然依靠着科举试律诗的训练,但其最终成就还在于他对诗歌艺术的长期追求。他对清代唐宋优劣论的门户之见有所批评,主张自抒性情,其诗歌总体上趋于唐风,兼有盛唐与中晚唐,也有融合宋调的地方,又非刻意模仿,属于嘉道盛平风雅的多数派。并通过与龚自珍和《红楼梦》相关诗作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李振钧的诗歌创作对认识康乾嘉道诗坛的一般风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

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认为,李振钧一生仕途偃蹇,其遭际是清王朝走向衰败转折时代中士人命运的真实写照,其傲岸不羁的性格,也是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典型体现。其诗歌,体现了性灵诗派的基本特征。研究李振钧及其诗歌,既可以作为观察清诗流变的重要视角,丰富对清代诗歌的认识,也可以从中把握清代嘉道之际政治变化。吴怀东教授也指出,李振钧反对拘于声调格律,认为唐宋皆可学。吴怀东从李振钧关注山水花鸟之美与注重表现女性之美两个角度具体地阐明了李振钧“悦性灵”的创作实践。同时,由于对当时重大社会变化的参与不多,与当时主流学术、诗歌活动的互动较少,其诗歌没有进入诗坛主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志熙

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副主任李葆国先生强调,李振钧的诗歌不仅仅是士大夫的闲吟酬唱、风月情愁,细读之下,却能够感觉到诗人沉郁而又至纯至真的家国情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蒋寅研究员认为,李振钧的科第道路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保存至今的作品不多,但足见其诗歌才华过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王达敏认为,作为桐城派故里的诗人,李振钧诗歌女性题材深受桐城派影响,而且这一题材早在其前就大量存在。



安徽省安庆市文联党委书记尹思放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李舜华教授强调,李振钧生活的嘉道时期,正是国家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同一会试的龚自珍、魏源能够慨然以天下为己忧,夺风气之先,李振钧则嘿然于风气之外,以诗歌自鸣,其实质,却也是以诗自囚,他始终于功名仕途不甚热衷,但以一往情深自判诗酒生涯,大抵将一生心事俱付于诗,欲以诗传人,他的诗歌因此也折射出时代的声音,成为那一时代的复杂图景之一。

中华诗词研究院王贺研究员通过分析李振钧、龚自珍等人的会试对策认为,晚清是传统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李振钧生当此时,政见与思想却相对保守,与追求经世致用的变革思潮不甚同步。



安徽省太湖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毛胜发

此外,与会者还就诗歌体制和题材等问题,对李振钧的歌行、七律以及题画诗、悼亡诗等作了细致的讨论,肯定其艺术成就;也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他与“随园诗学”“随园体”之间的承变关系。李振钧出生于科举世家,一门父子三进士,少年时起又长期侍亲宦游各地,交游甚广,对他的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学者们对他的家世、交游以及部分游踪作了缜密的考证,并根据他的诗歌及相关资料,修订充实了既有的年谱。



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宗虎

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宗虎先生以及李振钧故乡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有关领导认为,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认识李振钧研究的目的和宗旨,要充分肯定李振钧作为一个状元诗人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与家乡文化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蒋寅研究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人员提交的相关论文100余篇,经过多名专家、学者的严格评审,最后确定53篇入选论文集优秀奖。大会组委会还评选出7名特别奖,分别为状元奖1名、榜眼奖1名、探花奖5名。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评奖在坚持严谨的学术标准的前提下,以鼓励年轻学子从事学术研究为主,主办单位的专家不参加评奖,并适当增加了探花的名额,不完全按照古代科举一甲只有三名的制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李舜华教授

近年来,国家在新形势下围绕我国的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有力地支撑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国家相关领导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状元李振钧家乡安徽太湖县的政府和文化人物,开始重新关注其人,使得这位状元诗人的作品又开始流传于世。李振钧是清代出自安徽太湖的状元,今有《味灯听叶庐诗草》两卷传世。研究李振钧的文集对于了解清代科举文化、清代嘉道时代的诗歌风气,以及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诗词艺术的复兴,都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近代室主任王达敏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