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1 18:41:38
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非此即彼,就是说不是在告别了苏联模式后,就去选择西方模式,而是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以往对发展道路探索的重要价值,并在利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新的独立探索。在中国,现实地说,中国共产党深深立基于中国的土地,经过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考验,具有了很强大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的现实国情,所以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基石。
如果说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那么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中国道路就是对西方价值的挑战和竞争。他们的担忧不仅仅在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验表现出极大兴趣,还在于即使在西方,那些对美国和西方模式不再感兴趣的西方人士也开始看重中国模式。
实际上,中国道路是人类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表现,她不是对西方的刻意挑战,也不是威胁。中国道路是在与欧美异质的文化圈发展起来的,她不仅具有现代发展的共性,还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构不成对西方的威胁,西方对此显得过于政治化。
西方文明是一种竞争性文明,因而西方国家非常容易以自己的这种文化价值观看待中国。而从历史传统上看,中国基本是一个战略内向型国家,国家命运的焦点是天下秩序的崩溃与重建,即所谓“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突出的天下情怀与鲜明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国战略文化的核心特征。两千年前即有孟子所说的“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到21世纪,中国政府一再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将来中国强大起来了,也决不称霸”。
中国道路的兴起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郭万超博士新作《中国梦——一个东方大国的成长之道》,把中国道路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对中国经验进行了理论升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新观点,是该领域的研究佳作。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