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陆、海丝绸之路曾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货物贸易,互通有无;传播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阿拉伯国家位于“一带一路”的西端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
历史上,陆、海丝绸之路曾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货物贸易,互通有无;传播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阿拉伯国家位于“一带一路”的西端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就此开展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资源禀赋、资金优势、市场潜力的有效对接,促进资源要素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阿拉伯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慢,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但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有,只是少数阿拉伯国家才有。所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不少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都和“一带一路”不谋而合。很多阿拉伯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密切往来。那么对于阿拉伯国家我们了解多少呢?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使节就曾到达阿拉伯国家。历史上,中阿通过“丝绸之路”的间接和直接贸易活跃,人员交往频繁。阿拉伯历法、数学、医药学等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火药等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伊斯兰教于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所以在很早以前我们就与阿拉伯人开始广泛的交流。农业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消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椰枣、小麦、燕麦、稻米、玉米和高梁出口交流的作物有棉花、甘蔗、甜菜、芝麻。阿拉伯世界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与关于阿拉伯国家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想法不同。阿拉伯世界的自然资源中还有铁、铜、磷酸盐锰。21世纪的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了产业的转型,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都是比较发达的。
21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社会,居住着若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不同习俗的群体,但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两个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阿拉伯人生活在一片宽广的土地上,统一的历史和传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尽管他们是22个国家成员,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的一部分。
服饰与居住
他们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都是白色的,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这是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有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必须面带黑纱。黑纱上只留两个小孔,以免遮挡视线。比较开明的国家已经抛弃这种习惯,妇女用头巾或者披肩代替黑纱,男子多穿西装。阿拉伯国家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由于气候炎热,极少下雨,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民族女性地位
由于部分比较保守的阿拉伯国家,对妇女比较压制,女性地位较低。其实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并且禁止了一夫多妻。总体来看,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女性的地位并不很低,在家族里受到格外的尊重,特别是母亲的地位,如果孩子众多,特别是儿子众多的情况下,所有儿子都对母亲忠心耿耿。
思想和文化交流
阿拉伯人的贡献十分重大,主要在文学,数学,历史等领域上,以及文化的交流,发扬和传承上。阿拉伯人崇尚科学,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信徒们,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穆罕默德另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应当用其中的一块来换取一朵水仙花。”这表明穆罕默德提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丝绸之路曾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这个国家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你,我们应该去关注去了解各国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共同促进发展,同时开拓我们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