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大思想 微爱情 轻凄美

2015-10-25 22:24:22

字号
9月10日晚,央视六套播出了抗战胜利展播影片《古路坝灯火》(以下简称《古》)。这是一部反映西北联大在城固古路坝8年艰苦办学,实现教育救国梦想的真实历史故事片。尽管我参与了电影的拍摄,看到了“戏”零碎的制作过程,也先后在影片杀青、毛片审看,


    9月10日晚,央视六套播出了抗战胜利展播影片《古路坝灯火》(以下简称《古》)。这是一部反映西北联大在城固古路坝8年艰苦办学,实现教育救国梦想的真实历史故事片。尽管我参与了电影的拍摄,看到了“戏”零碎的制作过程,也先后在影片杀青、毛片审看,陕理工汉中首映以及西工大首映礼上的三次观看,还是对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所震撼,被“戏”中故事所感染,被每一位演员真情投入的表演所打动。每一次观看在情节动人处,无不为之鼻头酸楚,眼眶湿润,甚至随影池中的唏嘘之声而哽咽。我要说,这部电影不失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写汉中故事、拍汉中美景(有城固古路坝、五门堰、湑水河、古汉台、黎坪景区等)、扬汉中美名的本土电影,是西影集团、西工大与汉中人民共同为抗战胜利70周年献上的一份文化厚礼! 
   《古》是中国首部校史电影,由西影集团、城固县政府、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摄制。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学生心怀国家,在危难中磨砺心志迅速成长的情景;反映了学生不畏艰险挑战的精神;高度赞扬了工学院教员严守规度,坚持原则的严谨作风。影片传递出“不坠凌云志,敢为天下先”的价值观以及催人奋进踊跃报国的正能量,令人获益匪浅。 


    电影是矛盾的艺术,矛盾即冲突。有冲突就有故事,就有情节的扩展,就有“戏”可看?!豆拧匪硐值某逋患刑逑衷谌悦芴宓乃茉焐稀<慈鋈宋锼枷肴鲜兜纳羁套?余专员“公”“私”矛盾的转变;郑浩秋家国之仇认识的转变;吴建聪情爱观的转变。
    首先是“大人物”汉中行署余专员“公”与“私”矛盾冲突的转变。余专员是竭力支持西北联大在他所辖的地盘—汉中办学的,就是说他是一位支持抗战的开明地方官员。但他必竟是血肉之躯,有着人类自私的本性。影片中当余专员听说学校连焟烛都没有用了时,用纯正的汉中腔调吃惊地说:什么,连焟烛都没有?即令李秘书协调各县迅速筹集粮食、物资,包括焟烛等,他还亲往古路坝给学校送去。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当时汉中最高长官行署专员以及汉中人民对抗战的鼎力支持。同时,他又依仗权柄,公私兼备,欲把贵公子余占坤送进联大读书。当他知道其子考试分数差了20分而不能被录取时,那种私欲和权利至上的官本位又占了上风,他表情一下 由晴转阴,甚至露出难看的面容,说,李秘书我们走!他的这种坚决态度,把他对学校的支持与学校对自己儿子的“不能通融”的矛盾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再后来,当他听了鲁校务与李校长的“龙山对话”后,他逐对工学院以国家兴旺计,坚持原则秉持规矩,不网开一面拒录儿子的做法所感动和认同。在公与私的较量中以国为重的公利观占了上风,实现了认识的深刻转变。

    其次,是男一号郑浩秋家国情仇矛盾冲突的认识转变。郑浩秋是个聪明上进、刻苦好学、热爱家乡、敬重父母的好学生。他理解学校南迁来到这“地狱”般的古路坝办学,是因为小日本的侵略所迫,他有着极大的痛恨。在这偏僻一隅远离战火,他要潜心学业,学成后报效祖国。同学们挤在一只煤油灯下,他那被油烟薰黑的鼻头格外刺眼,鲁校务看着都心痛不已。然而,当他随鲁校务去汉中在专员公馆请求粮物“救援”而听到家乡固始县亦已沦陷,遭受到日本鬼子铁蹄践踏时,他头脑“嗡”地一下热血燃烧:固始县,那里有我的兄弟姊妹和亲爹亲娘呀!不知她们现在还好吗?
    后来去县城购买东西,他魂不守舍,始终牵挂着自己家乡的爹娘。当兄弟逃亡来到古路坝找到他,告诉家庭变故父母已遭残害时,他再次怒火中烧,更加激起了他扑回去报仇的念头。他不听弟弟的多余述说,不听同学们的诚心阻挡,更不听李校长的苦口规劝,仇恨的火苗在心中汹汹燃烧。他只有一个想法:血性男儿当回家报仇!李校长劝背着包袱即将跨出校门的郑浩秋说:“日本军队的刺刀,飞机和大炮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能不能离开化学物理,离开钢笔铅笔?掌掴之力,无以击敌;匹夫之勇,不能救国!现在拿枪上前线的人好找,设计制造军械的人难寻,这偏偏就是你的所学,是走是留,望你三思”。这正好向观众表达和揭示了西北联大办学的宗旨,就是依靠工科学校的力量,实现教育救国强国之梦!而郑浩秋此时还沉溺于家仇之中,他竟然对着校长说,你们只有国恨,我却是国恨家仇集于一身……他认为大家都不理解这个。剧情发展到这里,也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无不唤起我们“勿忘国耻,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在“草坡劝归”中,弟弟一下跪倒在郑浩秋脚下,又哭述了姐姐被逼上吊的情景。“哥,是姐姐让我来找你的。她说,你是大学生有知识,你知道怎样才能打败日本人。你睁眼看看,有多少老百姓眼睁睁看着日本鬼子遭害自己的亲人,都只能去投井上吊。他们也是胆小害怕?是不想拚命?他们知道没有用,是拚不过呀!” 弟弟最后沉着地反问郑浩秋: “你的本事不在拿枪,你偏要去拿枪,你的本事在造枪,你却偏不去造枪,你是真想给咱全家人报仇,还是把报仇当成在戏台上唱戏了?”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时郑浩秋才有了觉醒,在如何报国恨家仇上思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在想,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穷困落后,没有先进武器装备才遭欺辱受挨打。只有拿手中的铅笔钢笔设计制造出先进的武器,才能打败侵略者,才能把鬼子赶出家门以雪国耻!
    再次,是吴建聪懵懂的爱情观矛盾冲突的转变。他是上海富家子弟,单恋着同学徐丹凝。他穿戴名牌,而心胸狭隘,目光被徐丹凝美貌所遮蔽。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学习,他并未一门心思发奋读书,而是沉浸在自我封闭的爱恋憧憬里。他处处被自己的单恋所惑,对丹凝处处“照顾”,从丹凝手中夺过难以下咽的红薯扔掉,拿出藏起来的饼干给她,只身在外租房住,在丹凝面前“显摆”等等。而徐丹凝因郑浩秋家庭惨遭灭顶之灾而伸出援手向他借钱时,他象看到了“爱”的光芒,非??犊啬贸龌畹莞约嚎嗫嘧非蠖硬幌蛩竞玫?ldquo;心上人”,还不无关心地问:这些够吗?当丹凝说,这是我借你的钱,以后会还的。他则激动地说,不言还!而当他后来得知这钱是借给他心目中的“情敌”郑浩秋时,便顿时翻脸,怒火中烧,在房子里肆意闹腾。丹凝知道后来到他的面前,他不分青红皂白借酒发疯:“他(郑浩秋)有什么呀,你却为他献媚、巴结、讨好,就差没投怀送抱……”说到这里,徐丹凝不可忍受他的放肆,猛地抽他一巴掌且大吼了一声,她告诉吴建聪:“同学们都在头悬梁锥刺股、滴血割肉地为祖国发奋,而你呢,你呢?”
    就是这一巴掌、一声吼地把迷惑于小情调中的吴建聪震醒了,使他思想发生了转变。其转变表现在“悄悄”地到鲁校务那里去捐钱捐物:“鲁校务,这是我父亲托人带给我的钱,学校里许多师生生活都比较困难,我想做个捐献……还有那些衣物,由你做主,谁需要就借去,一物多用,也符合节俭的原则”。说完他向鲁校务深深地鞠了一躬。此时,对学生的如此转变,鲁校务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他走出门去……
    同时,电影中还描写了女生郑绚琳对赵子贤的那份生涩恋情,也体现了那个年月青年男女在一起学习的真实生活情景。这些没有卿卿我我的微爱情,也推进了整个电影情节一步一步进入戏的高潮,使电影故事更贴近现实、贴近时代。

    以上所述三个人物的内心冲突和认识的转变,足以证明电影《古》是一部个大思想、轻凄美、微爱情的历史故事片,是在众多抗战题材影视剧中,从另一个角度激发我们爱国热情,崇尚教育救国,科学强国的一部成功的抗战胜利纪念电影文学作品,非常值得观看和欣赏!
这部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有的是娓娓道来、徐徐铺展。整个故事都在讲述如何抗日,挽救中华民族这个大主题,但是,并没有展现激烈的抗战场面;与之相应导演以角色悲愤情绪渲染的轻凄美手法,给观众展示了日冦的暴行,没有刀光剑戟,却透过银幕能闻到浓烈的血腥味。这使我不断想起莫伸导演其人。他是我的文学前辈,为人低调,做事沉稳,思维慎密,清瘦舒朗,一派书卷气象。这部电影从他第一次到城固踩点选点,到准备场地选取道具,再到秋夜拍摄,我看到了一位大师的风范:干炼、通达,而不居功自傲,甚至在县里安排的剧组招待活动场面上,他都不苟言笑,从不多言,把这样一个悲愤十足的历史片段拍成这种极富内涵的慢情调影片,着实令人折服。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习总书记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讲话所催生的一部少见的接地气、有思想、长精神的电影艺术作品!
 
(2015/9/18于城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思想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