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川陕两省助推熊猫“明”重返伦敦

2015-10-22 17:52:19

字号
70多年前,一只名叫“明”的熊猫为二战中的英国带来了欢乐和勇气。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明”的贡献,熊猫“明”的雕塑于当地时间21日在伦敦动物园揭幕。本次活动作为习近平主席对英进行国事访问
70多年前,一只名叫的熊猫为二战中的英国带来了欢乐和勇气。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的贡献,熊猫的雕塑于当地时间21日在伦敦动物园揭幕。本次活动作为习近平主席对英进行国事访问的重要配套活动,同时也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的系列活动之一。
熊猫”76年前来到伦敦,在19409月开始的伦敦大轰炸中,她的安然自若带给英国人民轻松和欢乐,极大地鼓舞了二战中英国人民的士气,被称为伦敦的“战时英雄”。她不仅被伊丽莎白公主(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玛格丽特公主挠过痒痒,还被制作成明信片广为传播,她的去世也曾登上《泰晤士报》的讣告栏……

中英嘉宾共同为“”揭幕
为铭记熊猫在促进中英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陕西旅游集团旗下的汽车自驾游杂志社联合中国日报社倡议发起,联合川陕两省的相关机构、     企业共同向伦敦动物园捐赠一尊熊猫“明”的雕像。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
这尊的铜像高一米六、重约一百七十公斤,憨态可掬,由成都市雕塑协会会长戴树新创作,四川、陕西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制造,并由英国航空大中华区免费将其从成都运至伦敦。该雕像被放置在伦敦动物园的卡森楼前,这附近就是当年曾经生活过的馆舍。

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致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熊猫雕像赠送暨揭幕仪式上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和英国曾经共同为战胜法西斯浴血奋战。是与伦敦人民共同经历二战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熊猫的雕像揭幕具有特殊意义。他说,熊猫的名字源于中国明朝,又代表光明。在战争阴霾笼罩的岁月里,给伦敦人民,特别是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光明和欢乐。熊猫是快乐的天使,是和平的使者,也是中英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推动者。
伦敦动物园协会董事长拉尔夫·阿尔蒙德(Ralph Armond)说,70多年后,人们又可以再次看见的笑容。为伦敦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带来欢乐的今天平安归来,这将永远被伦敦动物园铭记。

郭为民向到场的中英两国儿童赠送熊猫公仔和立体图书
活动得到了川陕两省相关机构、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雕像由成都市雕塑协会戴树新设计制作;揭幕的丝绸由成都艺术家许燎源亲自设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今年已成功繁育了6对大熊猫双胞胎并全部存活,捐资支持伦敦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陕西泽润传媒将联合四川卫视、伦敦动物园共同拍摄一部关于“明”的纪录片;全国童书领军品牌“乐乐趣”的创始人王艺桦女士宣布将推出一套以“明”动人故事为题材的中英文对照的立体图书并全球发行,利润所得将捐献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陕西企业家翟新鹏先生则亲自雕刻熊猫“明”的玉牌送给出席活动的英国嘉宾……
汽车自驾游杂志社总经理席威斌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他曾经策划组织了“西安-罗马丝绸之路复兴之旅”、“万里走黄河”、“领悟北极”、“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等大型活动。他表示:二战中,伦敦、成都、西安三座历史名城,都曾经遭受过侵略者的疯狂空袭,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熊猫作为和平、友谊的象征,主要栖息在四川和陕西境内;70多年前,熊猫“明”给伦敦人民带来乐趣和勇气,今天,我们希望一起来纪念这只可爱的熊猫,以雕像的形式,帮助她重返伦敦,并藉此加强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还透露:“熊猫与和平”是一个系列活动,下一步,还将组织中英两国民众共同创作彩绘熊猫,并将这些彩绘熊猫在中国和英国进行巡展。


陕旅集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向伦敦动物园捐款支持其野生动物?;ぱ芯?br />
背景资料:
英国的伦敦动物园是西方饲养大熊猫最多的一家动物园。1938年,伦敦动物园购买了英国人弗洛伊德·丹吉尔·史密斯(Floyd Tangier Smith)从中国收购的三只大熊猫,并将这三只大熊猫分别以中国历史朝代命名为“唐”、“宋”和“明”。
三只大熊猫在伦敦动物园与英国民众的首次见面便轰动了整个伦敦城,他们也成为了当代英国人心目中的明星。在这三只大熊猫中以雌性大熊猫“明”最为年轻,也最逗人喜爱。然而三只熊猫一起生活的日子并没有维系太久,19391218日,“宋”因病去世,次年423日,“唐”也追随“宋”而去,动物园里孤零零地留下了年纪最小的“明”。
熊猫“明”对英国公众的影响,犹如“苏琳”之于美国。二战期间,“明”是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是这座英雄城市团结、镇定、无畏的一种象征。在战争爆发的前两天,“明”被从伦敦撤出。1940年当德国飞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任凭炸弹像冰雹似的落在周围,她不动声色,玩耍自如。安然自若的“明”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抗德的士气。她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各个媒体,甚至在纳粹的铁蹄逼近英吉利海峡的最紧要关头,报刊上仍在追踪报道着她的闺房琐事。
当时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的军方媒体都曾经以“明”为主角,报道“虽然在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之下,英国民众的士气依旧高昂”。依照伦敦动物园的记录看来,远近炸弹的爆炸声、空袭警报声并没有吓坏“明”。担任宣传主角也使得“明”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影像纪录。
最为著名的是“明”和玛格丽特公主的故事。玛格丽特公主和姐姐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二世)一起到动物园去看望“明”,“明”却毫不矜持地抢夺玛格丽特公主手上的小花伞,接着又仰卧在地上,咧着嘴乱哼哼,然后用前肢捂着她的眼睛,让公主挠她的肚子。
旅居英国的著名中国诗人、作家、艺术家蒋彝在与“明”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后,创作了童话《金宝和大熊猫》和《明的故事》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和大熊猫的故事。在书中他写道:“‘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代表。她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善良和友好,有耐心,坚持自我。她已经准备好定居在英国,并与英国人成为永久的朋友。”
在勇敢而快乐地伴随伦敦人和英国人度过了最苦难的几年后,当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节节推进时,“明”却没能等到最终胜利的日子,她于1944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离去了……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的讣闻中写道:“她是一只最精美的有生命的玩具熊。她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万人带来了快乐。”
“明”给伦敦人带来了欢乐,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老照片。图为:1939年,伦敦动物园的熊猫正在为摄影师伯特·哈迪(Bert Hardy)的儿子迈克·哈迪(Mike Hardy)拍照。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伦敦 熊猫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