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片净土,它雄浑壮撼的外表却不失灵气逼人的内涵,每位拜访它的游人都会驻足深思,被它壮丽的山魄所倾倒,这就是梵净山。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也是“贵州第一名
有这样一片净土,它雄浑壮撼的外表却不失灵气逼人的内涵,每位拜访它的游人都会驻足深思,被它壮丽的山魄所倾倒,这就是梵净山。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也是“贵州第一名山”。
2015年10月10号,“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梵净山是“崛起新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暨“我眼中的China走进云南”活动的最后一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的起源,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生态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清晨,“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怀着无比虔诚的敬意,一起探秘“梵天佛地”——梵净山。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位于中国贵州铜仁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海拔2494米,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沐浴着佛教的真谛,虔诚的意念早已融入到骨子里。摄制组漫步在梵净山下,这一切看起来云淡风轻,不远处端坐的弥勒菩萨笑看人间,让人不忍惊扰它的禅意。此时,诗兴大发的摄制组队长姚泽芊吟道:“心静如山,溪水逐流;田野稻香,山间小径;农家雲梯,弥勒道场;梵音袅袅,西行之旅。”所有人都大为称赞,此诗配此景,妙哉!摄制组来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的起源精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棵参天古树八年前就耗尽了生命,只剩下树心残存的木片碎屑。后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生态工程在此启动并立下了界碑,古树竟奇迹般复活,又开始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舞蹈于大自然。
进入梵净山的怀抱敞开呼吸,这里空气清新、灵山秀水、云海绵绵。摄制组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作为一个物种“基因库”,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褂性?、雾、风,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这样一个佛教名山、生态王国、风景胜地,谁不向往返璞归真、怡养身心的人间仙境呢?
梵净山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神奇世界,让摄制组无不震撼惊喜。感受着自然的变幻、沐浴着佛教的真谛、聆听着生命的韵律,为灵魂置一处清静。梵净山因山势高峻,山体庞大,形成了“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和动植物分布带,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黔金丝猴为梵净山所特有,其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被誉为“世界独生子”。珙桐则是恐龙时代的古老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后由于地质与气候变迁,在地球上几乎消失殆尽,但在梵净山,珙桐则大面积分布繁殖。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等各族人民,摄制组在这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了梵净山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另外,梵净山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领边几县。
平凡往往孕育着不凡,佛是梵净山的魂,静静的感受就会发现其存在。梵净山不是一座简单的山,而是一尊“活”着的释迦牟尼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是玄奘取经的传奇之旅,亦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跨国之旅,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永恒指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的意义将会更加远大。
据悉,“崛起新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暨“我眼中的China走进云南”摄制组于9月22日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出发,途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日前,摄制组已完成云南段大理古城、苍山洱海、东莲花村、洱源、大理地热国、鸡足山、沙溪古镇、剑川石窟、丽江、香格里拉、昆明石林、抚仙湖等地拍摄。贵州段黄果树、屯堡、花溪、雷公山、梵净山也相继完成拍摄,至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