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同城附近喝茶网_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_一条龙200快餐

崛起新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活动在西安启程

2015-09-23 19:46:05

字号
2015年9月22日,“崛起新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暨“我眼中的China走进云南”启动仪式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启动。当日,“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相继在西安小雁塔、大兴善寺、大雁塔拍摄取景。

2015年9月22日,“崛起新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暨“我眼中的China走进云南”启动仪式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启动。当日,“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相继在西安小雁塔、大兴善寺、大雁塔拍摄取景。

仪式结束后,摄制组车队从古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博物馆出发,向东行进,到达小雁塔,并在此进行了摄制。小雁塔位于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小雁塔所位于的荐福寺译经场,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奠定了小雁塔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内涵。小雁塔自景龙年间建成至今1300余年屹立不倒,真实的反映了初唐时期长安地区的建筑艺术成就,塔本身即是体现丝路文化价值最重要的载体。摄制组在此瞻仰胜迹,用相机定格最美瞬间。

继续启程向南前进,摄制组来到了大兴善寺。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700余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1900年,又有光绪皇帝西狩至此,赐御匾,至今依旧悬挂寺中。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继续向东前进,大雁塔近在咫尺。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塔内浮屠密布,庄严肃穆,塔中储存的经书传承千年,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玄奘圣像依旧守护在大雁塔下,见证了无尽的岁月变迁,大雁塔依旧矗立,玄奘西行的精神永存。“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正是要在新时代再次完成一个关于“西行”的伟大使命。

无论是小雁塔还是大兴善寺或是大雁塔,都是佛教东传的历史丰碑。一千多年前,玄奘不畏艰险,沿着丝绸之路长途跋涉,西行古印度,取回万卷经书,创立戒律森严的法相宗,光大佛教。小雁塔和大兴善寺同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翻译佛教经典无数,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他们对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千多年以后,“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将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同样向西前进,同样去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队长姚泽芊告诉我们,“我们将沿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向西行进,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大好山河,也希望借助全媒体传播,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现镜头下的大美中国。”

据了解,本次“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的作品主要服务于我眼中的China项目,同时将制作大型网络专题。

完成今天的摄制时已近黄昏,摄制组的车队缓缓的消失在了暮色之中。摄影师们将进行短暂的休整,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将继续驾驭光线,定格最美瞬间。

“西行之旅才刚刚开始,明天的路还很长,但我们从不懈怠。”我眼中的China摄制组队长姚泽芊如是说。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