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7 15:16:56
刘文西、当代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立者
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1950年进入上海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西安美院院长,西安美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等职务。
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 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
刘文西一生具有浓郁的黄土情怀,自1958年来到陕西开始,他一生没有离开过黄土。半个多世纪中100余次深入陕北,近20次赴陕北“过大年”,深入群众采风写生。
他突破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以独具风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受到普遍赞誉,尤其是以毛泽东主席为题材的作品,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数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作品数千幅,出版画册数十余件,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25件,获国家级奖9件。他在长年的创作苦乐中和陕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得出一个道理: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告诉你路该怎么走。
2004年,刘文西倡导成立了旨在“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的“黄土画派”,成为我国继“长安画派”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又一画派。他把黄土画派的艺术标准具体概括为12个字,即“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
五十年代,刘文西在陕北采风时产生灵感,创作出了第一幅反映毛主席和牧羊人亲切交谈的国画《延安之晨》,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受到毛主席的首肯。从那以后,他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创作了《同欢共乐》《毛主席和小八路》《在主席身边拉家常》《转战陕北》《东方》《春天》等一系列表现毛主席风采的陕北人民系列群像。1997年,受中国人民银行的委托,刘文西广觅资料,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画出了最能表现领袖风采的主席素描肖像,被分别用在了第五套人民币的100元、50元、10元和5元币值的币面之上,籍此他也可说是创下了作品发行印刷量的“世界之最”。
近日,中国文化交流网作为服务于文化事业的公益性网络平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方位,大篇幅、浓墨重彩地推出了文化精英人物的专题资料汇集,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网络艺术馆”系列。其中《刘文西网络艺术馆》便是刘文西先生艺术成果最全面、最丰富的展示。馆内设有“作品鉴赏”、“创作感悟”、“各界评论”、“社会活动”、“媒体聚焦”等众多的版块,原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学大师启功、著名画家李可染、黄胄、吴作人、杨之光、陈佩秋、漫画家华君武、雕塑家刘开渠、美术史论家蔡若虹等重量级人物均在此真情评点,给予了刘文西先生以极高的评价。“艺术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貌,视野开阔,文图并茂,读来赏心悦目,多幅经典佳作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中国文化交流网所做的这种努力,不但大大方便了广大网友、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资讯获取和艺术欣赏,且利用网络传播技术,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家们艺术成果的展示渠道,相信这一举措对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延安革命文艺的影响力、创作中追求人民性和时代意识、学院派深厚的造型基本功力、以人物画家为主体的创作群体,人物画的创作比较难,黄土画派的重任,就是不断为中国的人物画探索道路。
刘文西说“黄土画派”就是要弘扬黄土精神。什么是黄土精神呢?它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刘文西做了这样深入浅出的解说,弘扬黄土精神,就是:第一:弘扬中华民族的原创精神:黄土地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开创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团结统一热爱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中华民族精神。
(刘文西网络艺术馆入口)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yrrlx.wrzs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