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说了算的事,而是大家一起参与的系统工程。正如外交部部长王毅所言,“一带一路”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这个倡议虽然由中国提出,但我们不会去当总指挥,不会包揽包办一切。“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情况千差万别,诉求多不相同,怎么能由一两个国家拍板搞定呢!发号施令,强人所难必然会把事情搞砸,也不是中国的一贯做派。
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提是要使双方的愿望、方式、步骤和目标契合。因此,共商必不可少。共商,就是中国要与沿线每一个国家通过平等谈判或协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是简单的过程,很多关乎到各方利益,需要友爱协商才能达成共识。以铁路联通为例,如果建设一条北京—阿拉木图—莫斯科的高速铁路,首先遇到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接轨。我国和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目前的客货列车往返都要在边境站换轮,这是一个困扰双方多年的问题。要使我国高铁和中亚五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联接起来,有关各方必须一起协商,找到解决方案。当然,这里还不仅仅是一个轨距的问题,资金、技术、转让、运营、管理等大量问题需要逐一达成协议。
共商原则不仅在双边关系中要坚持,在全球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提倡和贯彻。这里体现的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都强调携手努力,开展互利合作。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中国虽然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没有因此“财大气粗”。我们倡导建立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就是生动一例。围绕这个新型金融合作平台,国际上有各种评论,其中还有些杂音,有人甚至污蔑中国要“放高利贷”。这种说法很不严肃,也很不负责任。
中方有关人士表示,亚投行,还有丝路基金将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将参照现有多边金融机构的实践经验,与成员国一起协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使这个机构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包容性。中国不会在这个机构中当家长,搞“一言堂”,而会充分照顾各方的舒适度和切身利益。在世界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时代,建立各种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或平台,修改和消除那些不合理的规制,对大家都有利:
第一,有利于大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至今仍在拖累很多国家,包括不少欧洲国家。但由于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努力,?;牟簧倌烟舛嫉玫交?。如果10年前或更早时间国际金融机构能有公正、透明、有效的运作,就不可能造成那样大的后果。
第二,有利于减少经贸交往中的阻碍或壁垒。实际上,共同建立国际规则,参与者都不会吃亏。早期由少数强国富国制定的规则主要是为他们自己利益服务。但是目前发展中国家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订的呼声正越来越强,这很合理,也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采纳。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应该成为历史。我们坚信,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新秩序,才是稳定、安全、抗击全球风险的可靠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