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家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等重要表述,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各界、各个行业对于“新丝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5年3月7日,由中国文化交流网、凤凰网陕西频道联合举办的“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在凤凰网陕西直播间进入第三天。中国侨商联合会理事、陕西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雷宁,咸阳市人大代表、陕西泾盛裕茯茶集团董事长马恒光,陕西省工商联常委、陕西华夏纪元园区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焕涛,中俄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文化交流》杂志主编王芳闻,陕西省“十佳律师”、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法律顾问王浩公,河北廊坊尚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丝路“绿色中国”项目发起人苑瀚文,“丝绸之路·西行之旅”生态项目组委会主席、贵州长生林业集团董事长周晓林等人作为“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特邀嘉宾走进凤凰陕西直播间。就新形势下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从不同侧面,进行一场深入各界大发展的争鸣,阐述了“一带一路”对各行各业带来的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随着中国崛起带来的更多机会,越来越多的侨商加入建设祖国的大军,雷宁作为陕西侨商的优秀代表,将侨商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每个侨商都是跨文化的传播者和结合者,我国侨商在国外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创业过程,今天取得的成就绝非偶然。每个侨商在自身取得一定发展后,都心怀报国之情,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古丝绸之路距今千余年的历史,如今得到国家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的轻工业和制造业急需走出去的时候,重振了“丝路”辉煌,将带来许多发展机遇。在谈到有关“民间智库”的说法时,他提出民间智库相对其他智库而言,人员组成更多样、更灵活、更接地气,因其成员多为民营经济主体,所以决策更谨慎、更理性、更精准。最后,雷宁说:“月是故乡明,广大侨商都有回到祖国,为家乡献力的准备,侨商不管走多远,他的心永远是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后,我们的侨商产业将致力于家乡健康医疗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中国梦’就是‘侨商梦’!”
马恒光是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的策划者,发起了泾阳茯砖茶百人驼队重走“丝绸之路”的盛大活动。他说,自己起初认为“一带一路”只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构想,最后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面,才真正把国家战略的用心“领悟透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出去,不仅要走出陕西,还一定要走出国门,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驼队这种最为传统的方式,将茯茶文化传向西域和中亚国家,不仅是在开发国内的市场,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这可以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有效尝试。其次,茯茶是一种文化交流,因为它具有包容性,能够把各个国家和民族融合在一起,讲和谐讲包容,除过茯茶文化的特殊性之外,更是一种经济贸易的交流,响应了国家“走出去”的号召,更利于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作为陕西资深的文化交流使者,王芳闻从文化繁荣的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贸易之路,又是一条文化之路,文学是一切文化艺术的母体,所以说它又是一条文学交流之路。文学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作为“文化大省”的陕西,“文学陕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优秀精品创作,特别是打造新丝绸之路经典之作,其次就是要加快分离和推进,要走出去,和丝绸之路沿线的作家进行广泛的交流。把文学青年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通过陕西文学基金会,以扶优、扶贫为重点,培养优秀的文学人才和青年作家,能保证我们中国文学代代相传,不断提升和繁荣。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用697字谈及环保和节能减排,并且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攻坚战。针对这个问题,被称之为“丝路蓝天使者”,致力于“绿色中国”项目的推动者与实施者苑瀚文认为,环境问题造成了民生之患、民生之痛。人们对健康、生态以及环保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环保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本着“绿色、共赢、和谐”的发展态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据悉,由其本人发起的“WHY”新能源项目经过8年的开发与综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与燃煤价格相当,但应用更为广泛的一项新能源技术即将投入市场。他期望所有炎黄子孙都付出自己一点行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针对环境问题,丝绸之路绿色生态的践行者周晓林也表达了同样的关切。他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建立这种环保意识,建立环保意识以后要觉悟甚至要觉醒,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发起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生态工程,通过构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社会旅游,西行之旅旅游”这五大版块,以政府引领、企业搭台、文化开路,用生态工程将丝绸之路西行之旅作为一个环保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倡导者,将旅游、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致力于打造绿色中国。通过策划一系列创意活动,开展“我眼中的西藏”等多项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丝绸之路西行之旅,最终使其生态工程整合成为一个集高科技产业、食品安全、民族医药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环保绿色建筑等为一体的大项目建设,通过自身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胡焕涛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一带一路”的理解。他认为,“一带一路”包含两个主题,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产业,而他所从事的是产业的建设。他认为产业建设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高的产业园区,使其更具国际性的视野,推出更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提高对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孵化,吸引更多的国际专业人才进行国际尖端技术交流,吸引专业人才到我国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从而做好人才交流、创业驱动、推进技术输出和引进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建设。
“法制”成为2015“两会”上的一个热词,体现出法律将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信仰法制、热心公益的知名律师,王浩公道出了法律人的心声。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法制是根基、是基础,法制是保障、是未来,“一带一路”实际上是靠法制作为支撑的,但是我国的法律文化发展很不均衡,要信仰法律必须要繁荣法制的文化,依法治国要靠制度,要靠国家,更为重要的要靠每个人信仰法律的这种思维和信仰,要有法律至上的这种准则,人民才会真正的幸福、自由、平等、有尊严,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
“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旨在促进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其更为清醒地认识“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对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的理解与把握,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胸怀,更好地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事业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