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同日,由中国文化交流网、凤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
同日,由中国文化交流网、凤凰网陕西频道联合举办的“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在凤凰网陕西直播间进入第二天。著名文化学者、中国西部文化、丝路文化研究者肖云儒,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宁怀远,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全国政协青年联合会特邀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杨嵛钦,西安鼓乐传承人李凯特邀作为“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嘉宾。专家学者们围绕全国两会特别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针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整体走向,结合陕西省特有文化资源与历史优势,给出了鲜明观点和看法。
“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本届政府对文化交流事业的重视。肖云儒结合“一带一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动力。当代新丝路建立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在地理、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多延伸,“一带一路”具有典型的东方智慧,拥抱世界、共享共赢,立足于和平发展,启用了大战略思维。肖云儒说,陕西是“一带一路”上获得感最强的省份,西安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故乡”,应尽快发展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的集散地,走出去谋发展,做好西北五省区的领头羊。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之一。宁怀远认为,丝路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大商道”的商业精神,核心理念就是“大道至简,德足怀远”,站在未来谋利益,透过本质看现象。在中国梦、“一带一路”的新常态下,我们要重整秩序、重塑信仰、共融共享,头顶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决不能忘记“一带一路”背后传承的大商精神。“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积极引领新常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一带一路”对西安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
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女士被誉为“民间文化交流使者”,她见证了中国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的热销,这对于中国的经贸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机遇。“我很多朋友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西安,他们亲眼看到快速发展下的中国,也对中国有了初步的了解,每次回国都会恋恋不舍。我们要凝聚起陕商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智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站在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向更强大发展。”吉延伟女士满怀信心地说。
杨嵛钦从旅游、健康板块切入,阐述了关于“一带一路”的理解。西安是丝路起点城市,旅游产业发达,位列全国十大旅游城市。西安蓝田县的“水陆庵”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容儒、释、道,用泥塑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不同宗教的独特意义。他认为,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养生要从养心开始,这要求首先转变思想意识,再了解自己的身体。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鼓乐”传承了两千多年,堪称世界音乐的活化石和最早的音乐遗产,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凯先生作为西安鼓乐的传承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个人感悟。他指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是中国与西域各国互动交流的重要娱乐项目。这些民间音乐团体世代相传,在新中国成立时,只保留了60多个村落,这些村落急需?;ぃ?,国家应将文物保护好、传承好,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由于时代飞速发展,非遗文化人肩上的重担正在加剧,培养下一代对非遗的传承势在必行,政府也应更加重视。
“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旨在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全国两会重点议题与民生话题,呈现专家学者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与阐发,特别为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访谈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健康、科技新机遇,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